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城事

大西安未来5年这样谋幸福 3小时到达周边城市群 

发布日期:2017-01-23 | 来源:三秦都市报  文锦 张艳芳 
核心提示:昨天,王永康在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陕西自贸区西安核心区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一大批国家战略在西安叠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红利陆续释放,特别是省委支持大西安建设,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

    昨天,王永康在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陕西自贸区西安核心区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一大批国家战略在西安叠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红利陆续释放,特别是省委支持大西安建设,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将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能级、放大辐射效应,使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


    未来五年西安的高标尺是什么?会有哪些变化?如何进行追赶超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西安的美好新蓝图。


    交通 3小时到达周边城市群


    构建航空线路、高铁线路和高速公路“三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大交通体系,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交通圈、经济圈和旅游圈,将西安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不断提升航空枢纽、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枢纽、物流枢纽功能,拓展通达深度与广度,推进西安与国内外城市互联互通,加入全球主要交通枢纽城市行列。


    启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打造以全货机运输为重点的货运基地。新增40个国际通航点,形成连通国内主要城市和国外50多个城市280多条航线网络。加快形成“米”字形国家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开工建设西安到重庆、武汉高铁,建成西安到成都、兰州、银川、延安高铁,实现3小时到达周边城市群、4至6小时到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快速便捷的高速铁路网。开工建设连接京昆、福银、连霍的西安大环线高速公路西段,实现县县通高速。改扩建西汉高速、西禹高速和兵马俑专用高速,形成“2环+12辐射”的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大西安都市区新环线建设。加快完善市域交通体系:加快北客站至机场城际轨道建设,开工建设6条地铁,开通运营7条以上,形成市域轨道交通网,以轨道交通带动城市组团发展。加快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生活圈和文化圈。


    旅游 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以旅游带动文化大发展,实现旅游强市,推进西安全域化旅游和最具东方神韵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让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景点。实施“旅游产业倍增计划”,以构建大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体系和大遗址保护为重点,加快临潼秦唐文化、古城旅游聚集区、小雁塔历史街区等十三个旅游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古城文化游、自然山水游、休闲度假游、乡村古镇游、农业观光游、工业遗存游、会展游、养生养老游等多元化旅游业态,培育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大力推进“旅游”行动,促进旅游上下线深度融合发展。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加快西安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城市。积极开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城市旅游合作,打造精品线路,不断扩大西安旅游“版图”。


    宜居 让家园更智慧更舒适


    以建设大西安为目标,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向“精明增长”“集约发展”转型,让城市更加宜业宜居、精致精美。


    加快推进顺城巷、三学街、北院门等一批特色街区建设和背街小巷改造,打造一批精品道路、生态走廊和城市地标,不断完善城市生活功能。加快推动幸福路、徐家湾等城市片区改造,提升街道、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精心设计“城市家具”。加快各类停车场建设,打通“断头路”,科学布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持续推进缓堵保畅,解决“治堵难”。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深入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宜居,营造普惠化智慧生活。


    生态 打造清洁之城


    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目标,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美丽城市、美丽城区、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村庄。坚决做到有污必治、有违必拆,坚决打破影响西安发展的坛坛罐罐,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解决“治脏难”,打造清洁之城。立体增绿,持续开展“美丽西安·绿色家园”行动,加快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高铁线路、绕城公路、通景公路等“五路”两侧绿化,加快公园和绿地小广场建设,推广楼顶绿化、立体绿化,推进城乡彩色林带和绿道建设,多种常绿树,每年增绿不少于500万平方米,打造绿色之城。


    民生 解决群众“生活难”


    更加注重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精准扶贫,解决突出解决重点人群和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难”和“住房难”,做好低保对象社会政策托底工作,确保全市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留守妇女儿童关爱等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让保障和关爱的阳光温暖每个人。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推广“名校”模式,探索城乡学校互建联合体,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实现学有优教,解决“上学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解决“看病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养老难”。


    平安 蝉联全国综治优秀城市


    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牢牢守住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两个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完善以公安机关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基础、科技手段为支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净化网络空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增强灾害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力争蝉联全国综治优秀城市。本报记者文锦张艳芳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