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西部风采

石门十三品:绝壁上的翰墨风华

发布日期:2019-07-25 | 来源:陕西日报 
核心提示:东汉永平年间,汉中郡太守鄐君站在褒谷口,脚下是惊涛拍岸、雪浪翻卷的褒河水,眼前是一条鬼斧神工、惊艳世人的人工穿山隧道。

fc948a3f2bf9955449c7955acedbbc1c.jpg

《衮雪》摩崖,六月四日摄于汉中市博物馆。

9b568d9190e504c8c40ae1bca1b33ba2.jpg

6月4日,游客在汉中市博物馆石门十三品陈列室参观。

1b60e5c3d0bac00c275de55b6bfa211e.jpg

石门十三品原址,现石门栈道风景区。

a31f26fe6a5316f01182d823f01726b0.jpg

石门石刻旧址老照片,6月4日摄于汉中市博物馆。


东汉永平年间,汉中郡太守鄐君站在褒谷口,脚下是惊涛拍岸、雪浪翻卷的褒河水,眼前是一条鬼斧神工、惊艳世人的人工穿山隧道。长安至汉中的官道终于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这项历时3年、动用2600余名囚徒、横跨秦岭天险的浩大工程竣工了。鄐君大喜过望。彼时,他也许并未想过他的名字因此永远被留在了褒谷的一方山石之上。


约2000年前,先民们凿山为道,修桥渡水,依山傍崖构筑天梯云栈,修建了号为蜀道之冠的褒斜道,也开凿了最早的人工穿山通车隧道之一——石门。后世嘉念其惠世利民之功,依山凿石,镌刻铭文,形成摩崖石刻大观。


石门十三品是褒斜道石门故址上价值最高、最受推崇的十三方摩崖。1970年,国家在褒河上兴建水电站,石门十三品被凿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护、陈列。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石头书”,既是研究褒斜道通塞和古代水利建设的珍贵史料,又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杰作。


姓名:石门十三品


年龄:“大哥”今年约2000岁



职称:国家一级文物


户籍登记时间:1962年


籍贯:陕西省汉中市石门遗址


出生时间:汉—宋


现住址:汉中市博物馆



联系电话:(0916)8152198


1 凌空栈道 绝壁史诗


仿古式的栈道凌空飞架于褒谷陡峭的山壁间,走在其上,脚下是碧波荡漾的河水,身侧是怪石嶙峋的崖壁,对岸是连绵起伏的翠峰。昔日名动天下的古褒斜道已经淹没在了河水之下,只这重建的一段栈道成为峥嵘岁月的缩影。我们置身其中,仍能想象当年蜿蜒栈道的巍峨壮丽。


栈道,又称栈阁。在被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孔穴,插木为梁,横铺木板,连为道路,可供车马、行人通过,谓之“栈”;栈道上建房亭遮阳避雨,谓之“阁”。这些栈阁在2000年的时光里连通了长安到汉中的南北大道,成就了一条征伐之路、文化之路、贸易之路。


在今天,无论是翻越秦岭、修筑栈道,还是开凿穿山隧道,都已经不是难事。但是,时光倒流2000年,这项“现代化”的杰作,无疑是我们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见证者、参与者或是过往行人览此伟绩,无不震惊,题刻抒怀。石门十三品中,有七品都与褒斜道和石门的开通有关。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东汉永平年间,汉中郡太守鄐君复通褒斜道的工程报告。“始作桥阁六百二十三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并六十四所。”历经近2000年山野时光的一段文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华丽又壮美的风光:连绵数百里的栈道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凌驾于湍流碧波之上,廊、阁、亭、驿尽在其中。


摩崖是在山崖壁上直接刻字,与山崖混为一体,一般都是在事件发生之地题刻而记之。褒斜道的命运随着历史的沉浮几经通塞,石门也成为引发众多历史事件的中心位置。因此,石门十三品出自石门附近,冠以石门之名。


公元前206年,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褒斜道成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计策的重要环节,最终促成刘邦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400多年的基业。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在石门南面的褒河水中,有一巨石,色泽如玉,形状似盆,上书“玉盆”二字,笔力遒劲、气势奔放,世传是刘邦谋士张良所写。


相传,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在汉中经过褒斜道咽喉之地石门时,看到河水奔腾,浪花拍石,犹如滚动之雪浪,触景生情,在山石之上奋笔疾书“衮雪”二字,行笔放纵不羁,风格圆浑流动,寓刚劲于柔和之中,绵里藏针,挟裹波涛澎湃之势,被称为书法妙品。


西晋灭亡后,中原大陆成南北对立之势,沟通南北的褒斜道被废弃不用,石门因此闭塞。公元504年,北魏大军压境之际,梁州刺史兼汉中太守夏侯道迁叛出南梁,以汉中之地降北魏。公元506年,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奏请北魏朝廷开通褒斜旧道,北魏朝廷派遣左校令贾三德负责修复褒斜道的工程事项。贾三德带领由1万名刑徒、100名石工组成的“皇家工程队”,对褒斜道和石门进行了修复。


公元509年工程竣工,梁秦典签王远在石门内东壁上,书写了一篇歌颂羊祉、贾三德功绩的文章。一个叫武阿仁的石匠在山壁上凿字镌刻,点画形态、线条质感,楷书的神韵都在一笔一画的凿刻中一一呈现。“中国南北二铭”之一、滋养后世一代代书法家的《石门铭》诞生了!


2 金石书法 国之瑰宝


《石门铭》是北魏时期楷书的代表作,笔法大气、笔阵森严,气势雄伟中又见俊逸洒脱,被称为书中仙品。康有为曾言:“《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石门铭》对书法大家康有为、于右任等人的书法体势都有深远影响。于右任曾有诗云:“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


石门十三品的文字,多为实用字,其笔画、形体多由时风使然。镌刻于公元509年的《石门铭》摩崖虽然已是楷书,但其中仍能看出或隶或篆的痕迹。早于《石门铭》300余年的《杨淮杨弼表纪》摩崖和《石门颂》摩崖,则是汉隶佳作。


《石门颂》被称为“汉三颂”之一,是我国书法史上公认的一座丰碑,开汉隶劲逸豪爽的书风。清代人张祖翼曾感叹:“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石门颂》摩崖石面不平,书刻者倚石取势,字体大小不一、体态各异、浑然天成。其独特之处在于全篇笔力圆劲,横画不求平、竖画不求直,但求力度,转折处方圆不苟,率意挥洒,毫无雕琢板滞之气,有“隶中草书”之称。大型工具书《辞海》封面的隶书“辞海”二字,就选自《石门颂》。


《石门颂》还尚未有隶书成熟时期蚕头燕尾的典型特征,书写中仍带有篆意。而晚于《石门颂》100余年的《李苞通阁道题名》摩崖和《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释文》摩崖,虽为隶书,则楷势初成。到了南宋时期,被誉为宋隶第一人的宴袤所书的《山河堰落成记》摩崖,却是蚕头燕尾、均匀华丽又波磔自如、气势磅礴,颇具汉风遗韵。


刻于公元66年(一说公元69年)的《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则是中国书法“由篆到隶过渡的里程碑”。《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笔画平直,竖笔短促、横笔特长,无点画波磔,却张扬霸气,隶势已成,却又古意甚浓,带有秦篆向汉隶时期渐变的风格。


从石门十三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书法由篆到隶再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从汉到宋,不同时期的摩崖,熔铸了秦篆的古朴、汉隶的雄奇、魏碑的舒朗、唐楷的典雅和两宋楷书的劲挺,或宽博苍浑,或流利婉圆,或高古神异,或峻拔刚正。


石门十三品是古褒斜道上的璀璨明珠,也是人类艺术史上宝贵的财富。1986年,日本书道艺术院理事长种谷扇舟慕名前来汉中市博物馆观摩石门十三品,惊叹感慨之余,提笔写下“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八个大字。


3 百代传承 无声尽述


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的夏秋季,汉中的雨水格外多,连绵大雨将覆盖在《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上千余年之久的泥沙、苔藓冲刷剥落,等待着有识之士的发现。第二年,南郑县令晏袤果然在石门附近发现了摩崖上的字画,并在其下方刻下长篇题记,使后人可以搜访而得之,遂有拓本传世。


时光从南宋又走过了数百年,汽车问世了,原有的驿道不再适应这种新型交通工具,全国开始兴建公路。1934年,汉中修建西汉公路(又称宝汉公路),褒斜道从此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西汉公路修建过程中,担负留坝到汉中段测量、设计、施工重任的工程师张佐周遇到了一个让他辗转反侧的难题。按照设计,公路恰巧从石门经过,路面与栈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若继续依原计划修建公路,则需要开山辟路,石门和栈道古迹将毁于一旦,摩崖石刻也将荡然无存。


石门要保护,公路也不能耽误。在两难境地之中,当时年仅24岁的工程师张佐周提出在石门上游架桥,把公路由河西移至河东。架桥改线,保护石门的方案最终被采纳,承载着近2000年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摩崖石刻也整整齐齐地流传了下来。


1970年,褒河水库开始修建,选址在褒谷口的石门。一旦水库建成,河水水位线将抬高,古栈道、石门和附近的摩崖都将被淹没。陕西省和汉中地区的有识之士不忍国之瑰宝长眠水下,于是便在水库修建之前,对石门摩崖进行了抢救。他们选取了石门摩崖中价值最高的十三方,由石匠将摩崖完整地凿下来,转移到了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十三品被保护了起来,可对石门石刻的研究却刚刚起步。1975年,郭荣章担任汉中市博物馆馆长,走上了石门石刻的研究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伏案研读,更是在退休之后,携带老伴,数次入山实地考察,给我们留下了一部部了解和研究石门石刻的巨著。


百代薪火传文脉。前人与后辈,千百年来传承着这十三方“石头书”,将历史的波澜和文化的不朽尽述于无声之中。


石门十三品列表


《石门》摩崖(汉)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汉)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摩崖(南宋)


《石门颂》摩崖(汉)


《杨淮杨弼表纪》摩崖(汉)


《李君通阁道表》摩崖(汉)


《玉盆》摩崖(不详)


《衮雪》摩崖(汉)


《石虎》摩崖(汉)


《李苞通阁道题名》摩崖(曹魏)


《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释文》摩崖(晋)


《石门铭》摩崖(北魏)


《山河堰落成记》摩崖(南宋)


(记者 白丹文/图)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