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情感

“二十四节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码

发布日期:2019-12-03 | 来源:陕西日报 
核心提示: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一首二十四节气顺口溜,充分展示了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一首二十四节气顺口溜,充分展示了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码的“二十四节气”,正是中华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加强对“二十四节气”的研究和保护,并将其与时代相融合并发扬传承下去,是当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11月22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省国学研究会、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论坛”活动在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举行,活动旨在号召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好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的《从中国节气看文化底色——以清明节为例》,为大家讲述了一个多重角度下的清明节,使清明节的文化底色更加明艳动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萧放,则着重解读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以及如何让“二十四节气”走进当代日常生活,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陕西省民协顾问傅振功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传承及文化价值,深刻解读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毛巧晖在《微信时代的清明节——仪式空间与民间叙事的重构》中,让大家领略了“二十四节气”在新的仪式空间中是如何表现的;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副教授、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袁瑾,带来了《江南“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地域化问题探讨》,让大家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民俗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理念和表现。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论坛互动,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就“二十四节气”的相关问题,如清明文化、重阳文化、“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的关系等进行了提问,专家学者为学子们进行了认真解答。


       论坛期间,安塞民间剪纸艺术家谢光艳为大家展示了剪纸作品《二十四节气图》,陕西农民画家王亚娥展示了长卷《二十四节气农事图》。这两幅作品是人们在二十四个节气中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获取价值、汲取养分。此次论坛对“二十四节气”中所蕴含的传统智慧、文化内涵、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刻挖掘、提炼、升华、传播,倡导大家更好地宣传、保护、传承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