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三农

冬闲人不闲 发展产业忙

发布日期:2021-02-02 | 来源:群众新闻网 
核心提示:冬季是传统的农闲时节,但是行走在陕南、陕北和关中的田野乡间,处处都是繁忙的景象。大棚里,人们忙着种植反季节蔬菜;麦田里,人们冒着严寒冬灌;直播间里,主播们卖力地吆喝着…


冬季是传统的农闲时节,但是行走在陕南、陕北和关中的田野乡间,处处都是繁忙的景象。大棚里,人们忙着种植反季节蔬菜;麦田里,人们冒着严寒冬灌;直播间里,主播们卖力地吆喝着……今天,本报推出一组冬季农民发展产业忙致富的报道,以飨读者。


日子甜过百花蜜


4380b45a20780dc5a3145eb1c8124cd1.jpeg

1月20日,刘天普在基地维修蜂桶。 记者 吴莎莎 摄


打开“土蜜哥”的抖音账号,农家小院,炊烟袅袅,土蜂蜜的甜味、腊肉的香味仿佛从屏幕里溢了出来,让人迫不及待地也想体验一下这原生态的生活。魅力非凡的农村生活,引得评论区里众人连连称羡:“这日子很享受,这才叫生活!”“两个字,羡慕!”


视频中这个朴实憨厚的中年人,就是南郑土蜜哥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普,因为售卖土蜂蜜打响了知名度,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土蜜哥”。1月20日,记者见到刘天普时,他一边忙着将打包好的蜂蜜发往四川省广元市,一边抽空在微信上回复客户。刘天普告诉记者:“我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基本都是看了我的抖音找来的。”


刘天普出生在汉中市南郑区红庙镇群福村,一个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自幼家境贫寒。25岁那年,刘天普怀揣梦想到北京辛苦打拼,从服务员做到餐馆老板,并且在北京安了家。


逢年过节,刘天普总会带点家乡特产给北京的朋友们,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深山百花蜂蜜。朋友们纷纷夸赞蜂蜜的口感上佳,甚至有人驱车千里,专程来村里游玩购买蜂蜜。由于蜂蜜产量有限,常常供不应求,刘天普便萌生了回家乡养蜂的念头。


2011年底,刘天普决心放弃现有的安稳生活,回乡创业。回乡后,刘天普向当地老蜂农请教,学习被评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古法养蜂技术。一切准备就绪后,刘天普开始养蜂。2013年秋天,刘天普即将迎来回乡创业后的首次丰收。谁知世事难料,一天清晨,刘天普来到养蜂基地,却发现一片狼藉,一年的辛苦劳作被野猪毁于一旦。有人劝他放弃养蜂,做回老本行,但刘天普不言败不放弃,他决定寻找更安全的养殖场所。最终,他将蜂桶挂在了一处地势险峻、高度在100多米的悬崖上,同时,把家也搬到了深山养蜂基地。


2014年秋天,刘天普的蜂蜜终于收获了。口感绵柔细腻,味道甜润,蜂蜜很快俘获了大家的味蕾。一传十、十传百,亲友赠送、朋友捎带,蜂蜜很快售罄,这让刘天普备受鼓舞。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百花蜜?如何拥有自己的品牌?怎样带动身边的蜂农们致富?


经驻村干部指点,2015年,刘天普成立南郑土蜜哥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他带领社员采用悬崖引种、基地养殖、线下直营、线上销售的“合作社+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实现了农业特色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人。


致富不忘乡亲。刘天普说:“我是群福村的村民,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没有理由不回报家乡。”他免费为贫困户发放蜂种,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2020年,合作社让368户贫困群众依靠土蜂养殖实现了增收。


经过5年发展,到2020年,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38名发展到115名,由合作社单一经营到“合作社+公司+农户”共同发展,不仅养蜂还干起了家庭养猪,开拓了线上销售渠道,产品在淘宝和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上售卖。2020年,合作社销售总额达170余万元,其中线上销售占比70%。


让大家都有致富产业


39041bb344029fd2d7172e4b8dded1ef.jpeg

姬云斌查看仓库里的山药。


“咱就做了3件事。”这是姬云斌对自己2020年的总结。


这一年是姬云斌进入农业领域的第6年。作为一个在现代农业产业化道路上积极探索的“新农人” ,姬云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情怀。


“第一件事就是流转群众的闲置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 姬云斌说。这也是6年来他一直在做的事。


2014年,做石油生意的姬云斌对种地有了兴趣。姬云斌说这种兴趣源于自己的眼光,他坚信“现代农业大有可为。”从家乡定边“转战”榆阳区后,姬云斌在补浪河乡种植马铃薯。两年后,他创立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该公司在榆阳区和神木市的马铃薯种植规模已达到1.2万亩,年产马铃薯5万吨,并实现水肥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种植才能提高土地的产出。”姬云斌告诉记者。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产出,这让周边越来越多的村民也产生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想法。但购买各种农业机械的成本太高,这又难住了村民。“村民种植的规模不大,大型农机的价格又高,村民购买起来很吃力,而且不划算。”姬云斌说。所以他做了第二件事——共享。有需要的群众可低价租赁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各类生产机械和设备,村民种植过程中需要的籽种、化肥等也可以通过该公司进行集体购买。销售产品时,村民可以把产品出售给该公司,也可以借助该公司掌握的销售信息进行销售。


“公司有优势,比如我们是直接向厂家购买籽种和化肥,价格低,还省去了中介费。我们种植生产的机械齐全,平时不用时,闲置着也是浪费。” 姬云斌说。


实际上做这件事,姬云斌不挣钱,他也不想靠这个挣钱。因为他在农村待久了,和农民打交道多了,感受到了农民的不容易,就是想帮农民兄弟一把,让大家都有致富产业。


2020年,姬云斌又进行了新尝试,做了第三件事——带领群众种地。补浪河乡4个村的村民在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指导规划下,发展大漠蔬菜种植产业,总计种植辣椒和山药1360亩。


“这几个村的村民原来以种植玉米和养羊为主。2020年初我们提出这个想法,村集体自愿参与。我们公司免费育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回收村民种植的产品再进行统一销售。” 姬云斌告诉记者。为此,该公司投资1900万元新建了万吨共享气调库,投资330万元建成了一个冷藏库及蔬菜集散中心。


2020年,这1360亩地平均每亩地的纯收入约6000元,是原来的10倍。


小试牛刀却大获成功,激发起了更多群众的参与热情。1月初,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拟定2021年的种植计划,周边13个村集体积极报名,上报的大漠蔬菜计划种植面积累计超过5000亩。该公司启动占地2.4万平方米的育苗中心和种苗研发中心的建设工作。


“农村潜力无限。打造国内一流农业产业集团,引领绿色智慧农业产业发展,这是我的目标。”姬云斌说。


为乡村发展添动力


b531d816e2b513a0b9f7b3aca01c8f94.jpeg

1月15日,在陕西省村社发展促进会直播间,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1月15日,榆林市横山区高镇冯家峁村党支部书记鲁鹏一大早就来到了位于西安市碑林区的陕西省村社发展促进会,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寻找出路。


冯家峁村发展种植中药材远志3500亩,但苦于没有深加工技术和销路不好等问题,收入一直提不上去。“村里人勤快,种出的远志个头大,品质又好,但是只停留在原材料上,卖不上个好价钱。”鲁鹏说,“去年9月,在汉中佛坪县,我参加了陕西省第八届‘村官’论坛暨村社发展大会,让我大开眼界。咱们这个促进会就是为陕西的乡村产业发展而搭建的交流平台。这不,今年刚开头,我就赶紧跑来,看看怎样才能扩大村里的产业,帮助村民增收。”


陕西省村社发展促进会致力于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设有会员服务中心、乡村产业服务中心、文化产业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现有会员村280家,同时,还有专家委员会和乡村产业专业委员会,为陕西“三农”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陕西省村社发展促进会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到农村、社区一线走访调研,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并及时为有需求的村社提供支持和帮助。“这么多年来,我走访了省内800多个村庄,省外40多个村庄,并多次和‘三农’领域的专家通过面对面交流,为基层干部答疑解惑,为乡村发展中的问题把脉问诊。”陕西省村社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刘冰说。


去年“双12”期间,陕西省村社发展促进会和佛坪县政府合作举办“助力消费扶贫、‘双12’农优特产品推介会”,在活动当日就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近70万元。同时,该促进会还组织会员村帮扶城固县20名贫困大学生,在汉中市略阳县开展扶贫活动,助力略阳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帮助销售农产品30余万元。


陕西省村社发展促进会还成立了陕西农优特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暨农产品展销大厅,重点推广全省有代表性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与陕西太乙实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工商资本和农村合作搭建联系的桥梁;吸收西安八荒野茶业有限公司、西安菲格律师事务所等企业为会员单位,力求为农村提供更广泛深入的服务,推动我省乡村振兴。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我们将扩大会员吸收范围,并吸收不少于10%的科研院校和大型涉农企业,更好地助推陕西乡村振兴,做好乡村发展的红娘。”刘冰说。


5bc3e67679e1b49a411538f519fa45fb.jpeg

1月19日,务工群众在采收茼蒿。西安市鄠邑区新丰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47户,流转土地576亩,建设大棚200亩,以葡萄干加工、蔬菜种植及销售为主,年产值3000余万元。记者 肖晓良摄

a8a7785e588102731f8e02c60082ab65.jpeg

隆冬时节,三原县丰原红果蔬农业合作社农技服务队在修剪果树。服务队的20多名技术人员,冒着严寒,深入果园帮助果农修剪果树。截至目前,服务队已修剪果树800多亩。记者 袁景智摄


“玉菇”富农家


a137d407dc9ff5ab4a7cf6adb8b8913c.jpeg

洁白如玉的双孢菇破土而出。 通讯员 赵俊峰摄


1月22日,寒风凛冽。位于长武县洪家镇的工厂化食用菌工厂里,洁白如玉的双孢菇破土而出,一朵朵、一簇簇,娇嫩可爱。陕西恩智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徐长安说:“我们通过给双孢菇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温度、湿度,实现了工厂化管理、立体化生产,实现了稳产增收。目前,生产的第一批双孢菇正在采收。”


长武县工厂化食用菌工厂是长武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之一,占地41亩,总投资7500万元。2020年4月,长武县洪家镇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推动复工复产,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该项目征地及通水、通电、通路工程,用3个月时间完成厂房及配套实施建设。截至目前,该工厂累计完成投资4000万元,建设生产车间28间、冷库2座、暂存库1处、办公楼1栋,配套建设了蓄水池、化粪池等工程,安装了空调系统、上料机、输送机等设备。


“我们在这里务工,不仅收入稳定,还能照顾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该工厂务工的洪家镇长灵村村民段婷说。


据悉,该项目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与陕西恩智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20年承包经营合同,承包费平均分配给全县60个贫困村。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增加42个固定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村富余劳动力80余人。


不负芳华为“三农”


1993年出生的渭南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宇锋,在渭南已小有名气。


“2016年,我带领着几个90后职业农民成立了合作社,我们想让农民放下手中的药桶子,用上现代化智能装备,为农户提供一流的农业综合服务。”石宇锋说。2012年石宇锋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管了渭南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接手业务后,他从智能无人机植保做起,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专业化高效植保统防统治、土壤改良等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为渭南乃至周边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据了解,截至2020年,合作社年农机服务面积56万亩,建设了全省最大规模的农业综合服务运营基地,拥有农业服务机械80余台套,仓储库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现代化农资超市1500平方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测土配肥实验室,可容纳300余人的多媒体培训中心,共计带动117户贫困户就业脱贫。


1月14日早8时,石宇锋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安排工作、前往下邽镇神寺村开展科技培训和走访农户、赶往官道镇武赵村开展田间土壤检测、向同行人员介绍农业设备机器……直到下午5时多,石宇锋才有时间坐下来休息,但他充满工作热情,没有表现出丝毫疲劳。


为何这么拼?


“因为2020这一年让我感触很深。” 石宇锋说。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石宇锋带来了很多思考。“疫情让我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才是国之根本,也更加坚定了我以农业服务为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出一份力。”石宇锋说。


疫情期间,合作社用自己的力量为抗击疫情做着努力。石宇锋说:“我们连续60天为周边村组义务开展全面消杀服务。共计出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37辆次,风送式果林喷雾机85辆次,植保无人机79架次,完成6个乡镇37个村组4轮次消毒喷洒,累计作业面积309万平方米,涉及群众6万户共计15万余人次。为医院捐赠电动喷雾器29台套,并为武汉防疫一线工作者捐款1.7万元。”


“2020年,合作社与渭南市临渭区林业工作站一起帮助460余户农户在果树下面种植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材,让农户能够切实增加收入。” 石宇锋说。


“2018年开始,我们面向小麦和玉米开展全程综合托管服务,2020年已经发展到2.7万亩,实现了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专业化、智慧化服务,并且通过一系列综合种植托管服务方案使小麦亩产稳定在1300斤、玉米亩产1500斤的水平,更从质量上提高了种植品质,让粮食作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有了发言权。” 石宇锋说。


2020年12月,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第二批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新年伊始,石宇锋给自己定下目标:“‘青山绿水绕农田,瓜果飘香迎面来’最能描述我们心中美丽乡村的画面,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2021年我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扎根农村,不负青春芳华。”




三部陕西影视入选“2020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影视剧”

“2020年中国电影、电视剧年度十大影响力” …

《装台》:一部剧带热一座城

现实主义创作不完全等同于写实主义,不是一 …

2020年度陕西文艺大奖颁奖典礼举行

西部网讯12月14日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 …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