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三农

陕西:以文化助力农业兴 农村富 农民乐

发布日期:2021-09-09 | 来源:陕西日报 
核心提示:近年来,陕西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把“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抢抓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遗文化保护性利用、文旅融合发展等方式助力乡村文化建设,让文化传承扎根基层,将文旅融合落到实处,以文化助力农业兴、农村富、农民乐,赋能全面小康。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文化。”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的萌发、生长都离不开土地、离不开乡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地缘、经济、教育、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发地——乡村,却成为文化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陕西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把“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抢抓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遗文化保护性利用、文旅融合发展等方式助力乡村文化建设,让文化传承扎根基层,将文旅融合落到实处,以文化助力农业兴、农村富、农民乐,赋能全面小康。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想查找种养殖资料却没有资源,想让孩子增加课余阅读量却没有适合的图书,想去图书馆借阅但跑一趟太远?近日,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与汉台区邮政分公司联合推出的“汉图有书任你借,邮政一元替你还”惠民服务项目,不仅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快捷性与便利性,更将服务手臂伸向了乡村。


借书可以快递包邮送到家,一块钱就可以替你还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只要打开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的官方微信,选择一本你喜欢的书,完成网上借阅,借阅的图书就能通过快递送到你手中。需要还书时,就近选择悬挂“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便民还书点”标识牌的邮政网点,支付1元钱费用,将所还图书和签条装入图书馆提供的专用还书袋后交邮政工作人员即可。


据汉台区图书馆馆长朱鹏飞介绍,该服务项目在简化还书流程、提高图书流通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为乡村读者解决了图书资源少、图书馆借阅还书远的问题,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近年来,陕西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多元服务形式,切实将文化送进乡村,将文明送进人民心中。


榆林市府谷县先后与县邮政局快递公司、农村商业银行等合作推出“同城快递”网上借阅服务和“信用书吧”,实现了公共图书馆、邮政、银行三大服务网络的无缝对接,以“外卖”借书模式,实现农村读者“书服到家”。


宝鸡市图书馆利用文化志愿团队“阅美剧社”,在传承红色经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进行了独特探索。宝鸡凤县的“古城书苑”和“长青书苑”探索形成了“乡村书苑+文明实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运行服务模式,成为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学习乐园。


安康市图书馆成立的“新民风建设讲师团”,以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方式赴基层开展新民风讲座,形成了以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为依托,以提升百姓道德素养、文明程度和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的新民风系列讲座活动,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安康市实施的“安康·阅读起跑线”项目,以文化“精准扶贫”为核心,通过行业“结对帮扶”,形成了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安康经验”。


非遗技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位于榆林市吴堡县的张家山镇,是著名作家柳青的故乡,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的流传地。2007年,张家山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将在当地民间流传了几百年的传统面食手工挂面确定为主导产业,带领群众摸索“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产业发展的道路。


经过几年努力,2014年,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首次在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Ⅱ》节目中和全国人民见面。此后,全国各地的客商前去参观购买,一时间订单络绎不绝,挂面供不应求。《舌尖上的中国Ⅱ》的拍摄地张家山镇高家塄村,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挂面村”,多次被各大媒体报道。


“十多年前,高家塄村还只是个深山大沟里的贫困村,当时仅有少数人家做挂面,做好的挂面得靠人担到村外的乡镇、村落,沿路叫卖。如今我们的挂面真的是不愁卖,家家户户靠着挂面脱了贫致了富。”当说起村里依靠挂面脱贫致富时,70多岁的张恩荣老人的喜悦溢于言表。据统计,2019年高家塄村手工空心挂面产量就达1200吨,人均纯收入突破1.6万元。2020年,吴堡县手工空心挂面生产经营主体347户,年产量达3600吨,产值5000余万元。


同时,张家山镇以手工空心挂面家庭工业密集区为中心,充分挖掘手工空心挂面的非遗文化内涵,配套发展民俗文化,打造集挂面制作体验、挂面宴品尝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让手工空心挂面成为群众脱贫增收致富、乡村旅游发展的“红线”。


近年来,陕西省通过传统工艺振兴、活态展示等方式,在保护、传承的同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放出更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的宝鸡市凤翔县六营村打造的集泥塑制作体验和吃、玩、住、游为一体的特色民俗村,仅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并借助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将泥塑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渭南市澄城县尧头村聚焦国家级非遗项目尧头窑黑瓷技艺,通过直播瓷器烧制现场、举办瓷器制作体验活动、创新瓷器产品开发等方式,带动村民收入水平提升,拓宽了富民强村路。


如果说有一道风景是千丝万缕如线如丝的,那一定是吴堡手工空心挂面从一排排窑洞顶上垂落下的样子。如果说有一种滋味是幸福、踏实、充满温情的,那一定是乡亲们将非遗技艺转化成产业,脱贫致富、发展乡村旅游时的心情。


因地制宜探索特色乡村文化发展新路径


“要找蓝田同乡,大小衙门厨房。凡是冒烟的地方,就有蓝田乡党。”我国有三个县被称为“厨师之乡”,其中之一就是蓝田县。在那里,当厨师不仅是很多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当地人培养子弟自立自强的正途。很多人靠着这门手艺有了体面的生活,将几代人把吃饱肚子当作理想的朴实愿望,转变成了靠手艺吃饭,带动乡亲一起致富的梦想。


2004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陕西蓝田“中国厨师之乡”的荣誉。2012年,陕西省烹饪协会正式命名蓝田县为“陕菜之乡”。如今,人口为65万人的蓝田县,厨师厨工有5万余人,各类餐饮单位2000多个,餐饮行业从业者数量庞大,以“蓝田厨师”为品牌的饮食业已形成规模。随着国家振兴乡村经济政策的出台,一个又一个旅游特色镇、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兴建,“吃住游”一站式服务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蓝田县标准化农家乐和民宿已有600余家,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促进了蓝田经济的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文化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振兴乡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陕西省坚持文化建设战略重心向农村、基层倾斜的政策要求,先后在乡村文化建设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形成了具有陕西地方特点的实践成果。


商洛市在全县39个非遗项目中精选出“杏坪皮纸手工技艺”“柞水十三花”“柞水渔鼓”“盘龙七药酒技艺”4个扶贫开发项目,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制定产业化方案、建立传承示范基地,形成了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双轮驱动的“非遗项目+精准扶贫”服务模式。


铜川市王益区以乡村文化大院为载体,以文化中心户为核心成员,以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形成融合广大群众民主、民意的乡村文化建设与供给机制,激发村民文化传承意识和文化创新热情,激活乡村文化发展动能。


宝鸡市凤翔县大塬村以本村五大文化资源——关学文化、红色文化、仰韶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为切入点,以“文化塑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自主探索乡村文化治理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文建村、以文兴村的乡村文化治理之路。



商洛市镇安县童话磨石沟的特色小镇、富美乡村成为吸引游客的景致,为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闯出一条新路。




《陕西省红色文化地图》发布 一图在手 尽揽红色文化

8月3日,《陕西省红色文化地图》发布仪式在 …

陕西省西安汽车站售票时间调整为提前20天 开通周边多省班线

记者从陕西省西安汽车站了解到,2021年五一 …

最美赛道,让你一秒爱上西安!

今天,西安发布联合曲江赛事共同打造的本届 …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