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社会

陕西“90后”矿工范学军多次当劳模

发布日期:2019-12-17 | 来源:华商报 
核心提示:范学军是一名90后,商南县人。2008年,18岁的他来到韩城,成为陕煤韩城矿业公司象山矿井一名煤矿工人。11年来,他凭着吃苦能干的劲儿,多次获得劳模称号,2017年,被提拔为管理20多人的生产班班长。


中建杯 寻找三秦最美农民工


主办单位:陕西省总工会 华商传媒集团


承办单位:陕西省建设工会 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西北公司


范学军是一名90后,商南县人。2008年,18岁的他来到韩城,成为陕煤韩城矿业公司象山矿井一名煤矿工人。11年来,他凭着吃苦能干的劲儿,多次获得劳模称号,2017年,被提拔为管理20多人的生产班班长。


11年来一直在采煤一线


范学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些腼腆,不太爱说话。参加工作11年来,一直在井下采煤一线工作。2012年因表现突出,被评为韩城矿业劳动模范;2017年,分别获得陕煤集团劳动模范和韩城矿业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韩城矿业公司班组安全建设标兵称号;还先后6次被评为象山矿井优秀采掘工。


默默付出的精神,让范学军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象山矿井综采一队生产一班班长。2017年,他带领的班组全年生产原煤35万吨,占象山矿井综采一队原煤产量的40%以上。


2017年7月的一天,范学军在早班巡查时发现顶板有一块800×200厘米的活石松动,立即上前阻止并进行及时处置,阻止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有位工友爱说快板,范学军就找来“二十五条红线”、《煤矿安全规程》等内容,让这名工友闲暇时给大家表演,强化职工对安全知识的记忆。他所在班组连续四年实现零“三违”、零事故、零工伤、零死亡的“四零”目标。


清理矸石 双手磨出血


2017年8月,21507采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原因是当时使用的1735型支架稳定性差,导致生产停滞不前。范学军提出了一个加强支架稳定性的方案并组织实施。调整支架的日子里,他总是第一个进入工作面扛方木、抬单体。在摆第126架支架时,顶板破碎导致漏顶,在刹顶作业时他冲在最前面,在其他职工的配合下很快把顶板控制住。清理矸石只能用镐刨、用手搬,双手磨出了血,仍坚持把架间的矸石清理干净、摆正支架,就这样每班工作15个小时,计划7天完成的任务仅用了4天就安全高效完成。


在班组工资分配方面,他坚持向苦、脏、累、险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工种倾斜,制定的工资工分分配制度,经全班职工讨论通过,让职工对上什么岗、拿多少钱心里有底,从而调动了班组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工友陈平说:“跟着范班长,安全有保障,工资也高得多,有干头。”


此外,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到工具房对回收报废的液压支架高压管进行截长取短,然后送工厂压头,再次复用到生产中,每年为区队节约10万余元原材料,为降低吨煤成本作出贡献。


“只要能吃苦,前途是光明的”


范学军是家中独子,刚到煤矿工作,家人很不放心,劝他换份工作。范学军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到社会上不一定能干出名堂,矿上待遇不错,安全也有保障,只要能吃苦,前途也是光明的。”


如今,范学军把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带到了韩城,他说,“我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攒钱在韩城买套房,给家人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华商报记者 杨宁


机修“全能王”李双斌:刻苦钻研获工友赞誉


参与海外大项目 为国争光


挖掘机、皮卡车、龙门吊、发电机……工地上需要的十几种机械,没有李双斌不会修的。李双斌凭着对机械的热爱和钻研精神,成为工友们心目中的“全能王”。


敬业精神获领导“点将”


11月初,在位于咸阳市玉泉路上的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铁一局四公司),华商报记者见到了李双斌。浓眉大眼,身形高大,身上除了长期在基层工作留下的淳朴亲和气质,更有着一种“理工男”特有的严谨精神。


“工作这么多年来,印象中这次在家里住得算最长了。终于可以好好陪陪媳妇孩子,但下周又要去哥伦比亚工作,这可是我们单位的大项目!”出生于1971年的李双斌是吴堡人,前段时间妻子动了一次大手术,李双斌在家陪了一段时间妻子,又面临着工地的活不能撂下,只好将妻子带去工地陪护。


中铁一局四公司工会副主席唐培彤介绍,这个项目是他们目前接到的最大的海外项目,总价值十几个亿。这个项目对施工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工程负责领导亲自点将要双斌过去负责物资、设备管理。他可是我们的‘全能王’,有他在,工程才有可能保质保量进行。”


李双斌从小喜欢捣鼓机械,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读完高中便进入社会,2011年,赶上中铁一局四公司招工,李双斌成为一名机械维修工。工程建设要用到的机械有十几种,大至挖掘机、龙门吊,小至发电机,要掌握每一种机械的原理、维修要点,作为行业新进者,李双斌通过刻苦钻研,赢得工友们的信赖。


从行业新进者到专业佼佼者,李双斌用了8年时间。如今,他已是一名项目机械管理和电力接修负责人,手底下管理着十几号工人。工作角色变了,李双斌继续用认真尽职的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他身上体现的是工匠精神”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工地上一般是‘人歇机器不歇’,这就要确保各项机械一旦出故障要在最短时间修好,否则会对工程各环节造成影响。对维修工的技术和责任心要求都很高。”唐培彤介绍,李双斌身上体现的,同样是一种“工匠精神”。别的工人还有下班时间,可李双斌却得24小时待命,一有情况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顶上去,如果没有这份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不可能把事情干好。


李双斌回忆,2015年冬天刚去宜川修筑蒙华铁路,深山里手机没信号,有一天晚上,水泥搅拌车在半道上出了故障,李双斌顶着严寒,驱车几十公里山路来到现场,二话不说和工友钻入罐车用去掉把的铁锨将水泥铲出。清理得差不多了,又顾不上满身水泥浆着手维修罐车。


11月27日凌晨2时,李双斌在乘坐飞机十多个小时后,成功抵达哥伦比亚,28日来不及倒时差,便前往工地了解工程情况。李双斌笑称,此次是自己第一次出国,压力倒不大,就是放心不下刚做完手术的妻子。这些年亏欠家人挺多。工地是很苦,可无论啥工作都很辛苦,“凭劳动挣钱,没啥抱怨的。走出国门我更要努力把工作做好,为国争光。” (华商报记者 王斌)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