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生态

四川三“早”织密地灾防治安全网

发布日期:2019-10-29 |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 寇敏芳 
核心提示:今年汛期,我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为常年均值2倍,却实现近5年来最好防灾效果早部署5月1日四川进入“汛期时间”,但地质灾害防治保卫战3月就打响早避让强降雨来临前及时预警、主动避让,是我省防范地灾的重要“法宝”早防范展开地灾自动化实时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治理工程“屏蔽”隐患10月10日,四川正式结束本年度防汛值班,意味着今年“汛期时间”结束。回顾今年汛期

    今年汛期,我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为常年均值2倍,却实现近5年来最好防灾效果

    早部署 5月1日四川进入“汛期时间”,但地质灾害防治保卫战3月就打响

    早避让 强降雨来临前及时预警、主动避让,是我省防范地灾的重要“法宝”

    早防范 展开地灾自动化实时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治理工程“屏蔽”隐患

 

    10月10日,四川正式结束本年度防汛值班,意味着今年“汛期时间”结束。


    回顾今年汛期,全省发生地质灾害3203起,是常年均值的2倍,但与此同时,我省却实现了近5年来最好的防灾效果:共避险转移受威胁群众48万余人,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07起。


    今年汛期,四川是如何防范地质灾害的?防灾工作有哪些新亮点?


    3.7万余处

    提前打响地灾防治保卫战,隐患点逐一排查


    5月1日起,四川进入“汛期时间”,但地质灾害防治保卫战从3月就打响了。


    3月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汛前地质灾害防治任务清单,明确16条任务。今年我省按照一周轮查一遍的频次,加大对基层防灾人员履职情况和专业监测点运行情况抽查力度,实现汛期平均每个隐患点查询24次以上,每名监测员被抽查30次以上。


    为摸清灾害“家底”,汛前我省再次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工作,共排查出3.7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完善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开展培训演练,逐级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在人员培训方面,今年我省加强了地质灾害培训演练力度,共开展各类各层级培训演练8.1万余场,参与人数近193万人次,均达历年之最。“培训实现了监测点位、监测员全覆盖。”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一切准备就绪,严阵以待汛期到来。入汛以来,极端天气频频“上门”。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我省盆周山区、川西高原及攀西地区局部降雨较常年偏多六成。为此,省自然资源厅会同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主动出击、联动防灾,召开部门会商调度会分析研判灾情险情雨情,及时调度防灾力量。


    入汛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组织700余名驻守技术人员常驻基层一线和4万余名监测员一道开展全时段常态巡查达19万点次,汛中组织205支地勘队伍、1196名技术人员开展为期2个月的地质灾害隐患集中排查,提高了隐患发现概率。


    48万余人

    精准预报地灾风险,降雨来临及时转移群众


    8月19日凌晨,理县通化乡通化村小河组通化沟沟域发生泥石流灾害。回忆起那天的情景,通化村村主任董品功仍然心有余悸。


    8月19日凌晨2点,“雨大得很,像天上有人在泼水。”通化沟泥石流监测员马强不放心,和董品功一起来到沟边观察。通化沟平日只有一条涓细的水流,但当晚沟水涨得很快,隐约可见树枝等在沟水中翻涌。


    “我们之前培训的时候讲过,如果沟里水涨得急,那就有可能要发生泥石流。”董品功立即通知各村组干部逐家逐户通知受威胁农户紧急避让至村活动室,并将相关情况上报通化乡人民政府。不到1个小时,受威胁区域的104户350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8月19日凌晨3点过,通化村小河组通化沟暴发泥石流灾害,27户农户房屋受损,因转移及时,此次泥石流未造成人员伤亡。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强降雨来临前的及时主动避让,是我省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法宝”。


    此次理县成功避险,除有防灾监测员的“早发现”和当地政府的“早转移”,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早预警”。强降雨还没“抵达”,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就已经“送达”目标区域。8月18日17时03分,理县自然资源局收到阿坝州自然资源局2级(橙色预警)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后,结合县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立即向理县各乡(镇)、村、组及监测人员发布了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推广“土洋结合”的监测预警方式,延伸和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范围。入汛以来,共发布三级及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13期,预警短信近63万条,避险转移受威胁群众48万余人。


    3812处

    下足“平时功夫”,建覆盖广的自动化监测点


    如果说及时避让是防灾的“临门一脚”,工程治理、避险搬迁、自动化监测等“平时功夫”更是必不可少。


    8月20日,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暴发泥石流,让当地化险为夷的是七盘沟泥石流治理工程。


    七盘沟曾在2013年7月发生过泥石流灾害,造成4000多人受灾。灾害发生后,七盘沟特大泥石流治理工程启动建设,于2016年4月竣工验收,沟内筑起了5座大型拦挡坝,以确保整条泥石流沟和下游群众安全。


    此次泥石流发生后,七盘沟治理工程的5座拦挡坝一次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达15万立方米左右,守护了沟口30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2017年起,我省开始在全省启动地质灾害自动化实时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地质灾害自动化专业监测点3812处,安装专业设备6200余套,包括位移变形监测仪、雨量站、裂缝报警器等,覆盖42万余名受威胁群众。


    有了自动化监测设备的配合,预防避让更加高效精准。5月17日,茂县境内普降大雨,引发该县三龙乡水沟子,白溪乡白溪沟、余家沟3处沟域暴发泥石流灾害。“多亏了预警设备的及时报警。”茂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5月17日下午5时,自动监测雨量计被触发报警,当地收到报警信息后及时转移85名群众,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雅安,避险搬迁从根源上消除了隐患威胁。雅安“8·22”特大暴雨袭击了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太平镇大河村,两村相继发生滑坡灾害,老屋基被掩埋,因受威胁群众已提前搬迁安置,避免了31户96人因灾伤亡。

四川与清华大学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四川与清华大学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彭 …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