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书画 > 签约名家

中正观天地 通变造自然——论范崇岷先生的水墨艺术

发布日期:2018-04-20 | 来源:新西部在线 中国 孙涛 
核心提示:范崇岷先生曾任陕西省青联第六、七届常委等职。现为长安大学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在1988年,受西欧艺术协会邀请,赴德国柏林举办《西部风情》个人画展,以浓郁的民族和地域风情受到西欧艺术界的高度赞誉,一举获得《金熊猫》国际大奖。


   中正观天地    通变造自然


——论范崇岷先生的水墨艺术

(西安美院  李时兵)
     
引言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艺术的变革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国画所催生的价值嬗变和图式转换,亦是向现代转型的时代召唤。新中国,传统国画能否反映新时代,反映现实生活以及如何反映成为国画改造的突出性的战略问题。在历经国画家思想的改造、国画形式的改造、题材的改造之后,寻求对国画的社会功用、艺术本质的深层思考和探索。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造,革除传统国画的沉疴积弊,在题材、技法诸方面都得以推陈出新。20世纪50年代中期崛起的写实水墨人物画是中国传统水墨在人物画方面推陈出新的代表。写实水墨人物画在表现现实方面突破了传统水墨尤其是文人水墨的短板,很好地迎合了新时代。写实水墨人物画以北方的“徐悲鸿学派”和南方的“新浙派人物画”最为代表。“徐悲鸿学派”一脉的代表人物有蒋兆和、黄胄、叶浅予、周思聪等;“新浙派人物画”开拓者有方增先、周昌谷等。“徐悲鸿学派”与“新浙派人物画”各有千秋、优势互补,前者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在水墨创作中尊崇素描手法的运用,讲究科学的明暗、光影的表现,克服了传统水墨人物画造型的缺憾;后者在注重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弱化了素描表现,增强了水墨的笔墨韵味,使得中国水墨的意味得以提升。其后,新中国第二代水墨画家将“徐悲鸿学派”与“新浙派人物画”发扬光大,走出一条在水墨创作中既有一定的素描造型基础又不失传统水墨的笔墨情趣的艺术创作之路。这其中,范崇岷先生就是一位在水墨领域不断探索,做出艺术建树的艺术家。
 

      著名画家范崇岷


      一、范崇岷先生水墨艺术创作


       范崇岷先生曾任陕西省青联第六、七届常委等职。现为长安大学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在1988年,受西欧艺术协会邀请,赴德国柏林举办《西部风情》个人画展,以浓郁的民族和地域风情受到西欧艺术界的高度赞誉,一举获得《金熊猫》国际大奖。该年归国后因画展成功举办为国争得荣誉,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时任陕西美协主席方济众代表省美协给于高度赞扬:“年轻有才,大有作为。范崇岷个人画展的成功是陕西美术届的骄傲。”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美协专题召开了“范崇岷西部风情画展现象”学朮研讨会,由省委宣传部部长秦天行、省美协副主席邹宗绪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近百人有知名人士,有赵季平先生,刘自椟先生等。范崇岷所在单位长安大学也给于表彰嘉奖;1990年又受邀赴德国讲学四个月。范崇岷先生艺术成就在国内有三十多家媒体,如人民日报,省、市报及电視新闻包括拍摄个人专题片等专门报道……而后范崇岷先生艺术成就及姓名巳载入《西安地方志》史册。

      范崇岷先生水墨作品题材广泛,历史与现实题材并重,尤以反映民族风情为侧重,融入真情实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现实浪漫主义艺术风格而享誉画坛。就其水墨艺术创作而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性绘画创作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画,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的阶段,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身体力行。陈师曾、丰子恺、齐白石均以现实人物入画,现代人不仅入画,而且有了别样的画意,作品具有人间情,真实可信,一扫传统人物画的孤高荒寒之气,召唤着人物画回归现实生活。新中国,关注现实、彰显时代精神的现代人物画成为在主题创作中首当其冲。


       较之传统水墨,新中国的画家以新的笔墨书写新时代,作品表现的主题已从传统文人绘画的自娱的小圈子,迈向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生活的大境界上来。纵观新中国以来的美术创作,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作品,主题创作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新中国主题性绘画创作彰显出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绘画所欠缺的社会意义和教化功能。范崇岷先生的艺术创作恰恰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的。1964年就学于西安美术学院,1968年任兰州军区创作组专职画家,自已的勤勉加之创作组良好的环境氛围,画技日臻成熟。这一时期,创作了《春到草原》、《深山问药》和《昆仑扎营》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主题性绘画作品,籍此,范崇岷先生以满怀深情的笔墨抒发对新中国的礼赞,笔耕不辍。如1981的《雪山情》、1985年的《安康纪事》等。这些与时代人生保持相同脉动的作品,贴近现实,流露出质朴而真实的情感。在范崇岷先生看来,艺术唯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现实的事物仅仅是艺术的一部分,而只有融入真情才能使它完整。只有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有了真情实感,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把这种真情传给受众。  


      写实水墨在主题创作中担当了传统水墨难以企及的重任,写实水墨人物画以情节性绘画手法,描绘新的时代,也是时代赋予艺术家的使命。范崇岷先生在其主题性绘画创作中,彰显了一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雪山情》、《安康纪事》(图1)和《黄河之魂》等作品足以显见,其中《黄河之魂》荣获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画展一等奖。 
 

(图1)《安康纪事》1985


      2、赋予时代和现实生活气息的作品:


      传统的人物画是逃避现实的,讲究出世的隐逸情怀,与现实保持距离,甚至是逃避现实,几无活力可言。难能可贵的是,徐悲鸿、蒋兆和等都曾将人物画作为观照现实的一种途径,即使传统题材的人物画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影响深远。


      新中国,“长安画派”石鲁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成为范崇岷先生艺术创作最好的风向标。贴近时代、深入生活,注重写生,不仅丰富了他的创作源泉,而且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除了写实水墨人物的主题创作以外,20世纪80年代后,范崇岷先生以更多的笔墨描绘赋予时代和生活气息的作品。如:1982年的《五月秦川》(图2)、1985年的《赶集》、2000年的《高原人家》等都是赋予时代和生活气息的作品。其中的《五月秦川》是1982年在西安举办《范崇岷西北民族风情画展》的展出作品,生活气息浓郁,画风朴实,颇受好评。

      从这些鲜活的作品来看,大多都是来自现实生活、表现真情实感。无论是人物之形容气度、山水之清幽雄浑,甚或花鸟之灵动优雅,主题的表现还是笔墨之情趣,皆溢于言表。


      (图2)《五月秦川》


      3、写生而得的创作:


      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而导致在图式语言、审美趣味、价值追求等诸多层面产生演变。国画的时代感,除了题材的转换,还有造型的更新。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造型表达,范崇岷先生力求笔墨与造型相得益彰,其后的水墨创作上得以显现:运用笔墨表现的同时注重写生,如:2000年的《春到巴颜喀拉》;2005年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2005年的《草原雄鹰》、《北疆逢集》;2006年的《朝圣》;2007年的《鹰笛》等作品:作品《朝圣》(图3)中,人物轮廓,以传统线性笔法表现,造型准确;衣纹取笔中侧锋并用,粗细变化率意,而人物头发、发饰以及藏袍、服饰上引入西画的素描明暗关系,尤其对藏袍、服饰的素描光影明暗关系的表现,使得体积感、真实感得以加强。借鉴西画的写实手法,以精准的造型和适当的明暗处理,使得中西融合的水墨作品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活。


(图3)《朝圣》2006


       4、速写引入创作


      毋庸讳言,曾几何时,速写在美术教学中已经不像早年那么被重视,一些人更多地强调寻找个性、自由、新形式、新技法、样式、符号等等。写生、速写严格的基础训练被视为落伍和老土。事实上,新中国以来,一些名家大师的艺术创作,非常注重写生,注重一点一滴的速写,如黄胄、刘文西、周思聪、卢沉等等。黄胄的艺术创作就是将速写发扬光大,将速写直接引入创作。黄胄创作于1959年的《载歌行》,方增先1983年根据青海写生素材创作的《帐棚里的笑声》等,都是得益于速写的创作,在当下的仍具有一定的意义。提倡画速写,要画生活熟悉的东西,不是因袭模古,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画有感而发的东西。在范崇岷先生看来,当下,各种媒体也多了,手机、电脑、照相机等一应俱全,打印、喷绘等各种先进的手段不一而足,好像能替代手头上的速写功夫一样,很多人喜欢用照片来代替画速写,就对着照片去画,甚至通过电脑喷绘,连造型都不要劳神费心了,这都成了一种艺术创作上的慵懒散的不端行为。艺术家如果脱离生活,长期不画速写,必将走进死胡同。据此,必须要提倡画速写,而且要勤于动笔去画。有两种功能,一是培养起观察力和表现力基本功;二是为创作收集素材。不仅如是说,范崇岷先生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随身带着速写本,随时随地记录下瞬间,既是练笔,更为艺术创作收集素材。范崇岷先生认为,艺术作品若想打动人心,须有真情实感,在创作上要深入生活,注重写生、勤于速写,创作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人物形象是鲜活的。注重写生、勤于速写,彰显个性化艺术语言,能依据自身的感受并结合生活,追求真情实感。当下,美术界仍旧应该高调提倡画速写,脱离生活,不写生、不画速写是艺术创作的大忌。


      范崇岷先生的《蒙族舞》、《婚礼之舞》有着一种现场观看的速写感。叶浅予、杨之光等就善于速写手法描绘舞蹈。范崇岷先生的传统的写意笔法,下笔却很有现代审美意识,与传统概念化的人物画迥然不同,形象简而蕴内涵,洋溢着纯真质朴的生命力。其人物画的变革与创新,同时也能够体味到时代变迁所带来的蓬勃生机。如《蒙族舞》(图4)《婚礼之舞》,画中人物动态貌似略有夸张,其实来源于真实的舞蹈肢体语言,画作中大块墨块的运用酣畅淋漓、张弛有度,既有传统的笔墨韵致,又有个性化的笔情墨趣,充满了新时代的审美。


      范崇岷先生将速写引入水墨舞蹈,同时发挥写意水墨的神韵和灵动,其水墨舞蹈人物,速写味儿的线条赋予不同人物瞬间动态以艺术化的视觉美感,以写意的笔墨描绘舞蹈人物的丰富情感,真实而又鲜活。他将线与面、光与影等诸多艺术表现元素有机地熔于一炉,生动而传神。
 

(图4)《蒙族舞》


      5、传统题材创作:


      六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有云:“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艺无古今,艺无新旧,只有巧拙,唯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才能趋巧避拙。挖掘传统艺术的现代品质是当下艺术创作题中应有之义。而对于挖掘传统艺术的现代品质,同样意味着传统题材不可丢,传统题材同样可以有新表现、有新意。赋予传统题材以新的时代审美,正是范崇岷先生身体力行的艺术创作指针。如1986的《昭君出塞》;1987的《敦煌乐妓》;2005年的《丝路古乐》、《秦俑魂》;2006年的《春江花月夜》、《千年敦煌》;2007年的《敦煌之梦》等作品中足以显见。


       就传统题材的艺术创作而言,对比范崇岷先生20世纪的作品,如《昭君出塞》、《敦煌乐妓》等作品和新世纪的《丝路古乐》、《秦俑魂》、《春江花月夜》、《千年敦煌》等作品,不难发现,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秦俑魂》(图5)、《千年敦煌》等作品愈发显得雄浑、大度,艺术手法的运用愈发得心应手。“得心应手”不只是熟练的意思,是独有心得,再造自然。“得心应手”也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而这一境界的取得是来自于范崇岷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和勤学好思的结果,来自其身心修为和悟性的结果。在绘画的艺术追求上,布局大气,开合有度,运笔讲求行云布雨之效,作品雅俗共赏,雄健力道。这些都是其个性化而又有着突出艺术成就之所在。基于此,不仅限于传统创作,范崇岷先生在绘画的艺术追求上,布局大气,开合有度,运笔讲求行云布雨之效,作品雅俗共赏,雄健力道。这些都是其个性化而又有着突出艺术成就之所在。


 
(图5)《秦俑魂》2005年


         6、山水画创作:


       中国山水画发轫于魏晋,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玄学的盛行,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正是这隐逸,其后成为山水画尤其是千百年来文人山水的创作旨归。山水画发轫于魏晋也和江南的山水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有关。使得中国美术史上,吴越之地山水的名家辈出,流派林立,江南的山水兴盛;画史上北方山水以五代时期地处长安的荆浩、关仝为早期代表,较之江南的山水而鲜见,至新中国后方有长安画派异军突起。换言之,对于后人的创作,北方山水可供参照的范本较之江南的山水为少,这是不足,也是好事,为后人较少有程式化束缚,而更有较大施展空间。


      中国山水画发轫于魏晋,山水画理论也得以萌发,魏晋刘宋时期的山水画家宗炳,在其所著《画山水序》中提出,山水是以其外形体现“道”的,因而图绘山水形象可言领略虚无之道。当下来看,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载难移,而“术”的部分历代有异。近代已降,中国画中“道”与“术”皆力求其变。“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有曰:“笔墨当随”。时代在变,笔墨当变。中国画论没有“创新”这两字,而求变即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求变。


       美术革命以来,新思潮不断冲击旧文化。隐逸、出世的文人画成为批判的靶心,积极、入世的艺术观得到提倡。传统文人山水那种隐逸之情、寄托山林之志的格调不复再有,“自娱”的“墨戏”观与新时代格格不入。特别是新中国国画改造后出现的新山水画范式,革除闭门造车、曲高和寡、脱离生活,仅靠程式化表现隐逸与出世的“造境”的沉疴积弊。新山水紧随时代、服务于社会所需,融合西法,无疑是“道”与“术”的一种超越和进步。


      范崇岷先生其山水画价值重构与图式嬗变,最终超越了传统山水的程式,也易于他人的范式山水,最终走出一条具有自身风格特征的山水画艺术创作道路。如 2006的《陕南小景》,描绘生气勃勃的现实生活,拉开了与传统山水、隐逸、高古的距离,更有人间情趣,充满生活气息。王石谷、恽南田《画筌注》说:“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画至于静,其登峰矣乎。”道出了中国山水画艺术创作的意蕴。范崇岷先生其山水画总透出一种“静气”之韵味,总是云淡风轻。如2006年的《雪月》等作品,实乃为对造化至静至深精神体认的反映。再者,《雪月》(图6)对月色、夜景的描绘,在水墨方面是鲜有人涉足的,是一次表现主题和技法层面的大胆探索。《情满天山》以全景式构图,饱满的笔墨,展现出一幅祖国山川的壮丽画卷,气度恢宏。以《陕南小景》《雪月》到《情满天山》为代表,可以看出范崇岷先生山水画创作开合有度,灵活多变,至此,意境和主题的营造驾轻就熟。


 
     (图6)《雪月》2006 

      二、范崇岷先生作品的艺术特质    


      范崇岷先生不断地思考艺术如何求新,如何创新,如何发展。传统的底蕴同现代意识如何融合。有传承、继承才有了求变、创新之基。而创新有法而无定法,因时代、因人而异。人有差异,准确地表达自己,独抒灵性即是为一种独到,与古人、与他人不同的独到即是为创新之举。范崇岷先生就在艺术道路上很好地践行了这一道理。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师造化”之途径是将观察、速写、默记统一起来的综合方法。“外师造化”:范崇岷先生能正确地领悟前人的智慧,又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有抒发和表达自己的独到感悟。注重向传统绘画的借鉴,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法,取得了笔墨表现与写实造型的完美统一。“中得心源”:范崇岷先生溢于笔端,内心的自己得以外化,而这又是属于他自身的艺术创作实现的路径。范崇岷先生的艺术创作在审美价值取向上,既不失学院派绘画的底蕴,又融合了普通受众阶层的欣赏水平。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雅俗共赏。而细究其艺术特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主题思想与表现语言的充分自觉:范崇岷先生对水墨艺术的新追求,绝非止步于技巧形式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与艺术的社会功用的高度加以审视,树立起一种不断超越的理念,笔耕不辍的同时,从主题思想与表现语言,不断有超越与突破。在主题思想与表现语言方面充分自觉,赋予作品新的主题与艺术表现。新时期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艺术揭开新的篇章。多元的艺术生态环境为中国水墨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范崇岷先生很好地把握了这一时代契机,结合自身在艺术上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将其水墨艺术在思想主题与表现语言两个维度方面迈进和拓展,最终奠定起艺术的格调,呈现出缤纷多彩的面貌。


      其二、在作品中融入了深刻的人文关怀:艺术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是因为它的人性指归的“至善”、“至诚”。不难看出,范崇岷先生水墨作品,特别是水墨人物画作品,有着对现实和人生的关切,有着脚下这方热土的深厚情怀,有着深度的文化思考,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


      其三、写实性写意笔墨日臻完美:梳理范崇岷先生的水墨创作,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多采用写实的笔墨、情节性叙事的手法。新时期以后,非叙事性、非情节性手法成日益凸显,写实性写意笔墨日臻完美。范崇岷先生的写实性写意笔墨其率性的写意风格建立在准确的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奔放不失法度,精微处仍见气魄,从而将其水墨创作进一步推向多元和成熟。老子曰:“静胜躁,寒胜热,清淨以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複。”尊传统,求创新、摒浮躁、守个性,有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这是范崇岷先生最大的艺术特质。


      结语 


      北宋郭若虚有曰“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是的,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而言,人格显,格调出。对于现为长安大学艺术系教授的范崇岷先生而言,立足于有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的陕西这片热土,召唤长安画风,擂响了战鼓,既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又是一份责任担当。艺无止境,愿范崇岷先生永葆艺术青春,再攀高峰!



作者简介:李时兵,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师。艺术学博士、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责任编辑:孙涛


书画  

征信114 办公室形象墙标识定稿 勋章继续赠送中 有需联系

让守信者名扬天下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诚信共建 …

陕西宏泰环保公司精彩亮相环博会

11月18日,在“2016第二届西安国际环保产业博 …

盛事丨2016·西安建筑装饰设计奖震撼来袭

2016年12月初,还有权威专业的评审委员会权威 …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