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书画 > 书画资讯

情景交融  诗意境界  ——杨普义谈马继祖先生的青绿山水作品

发布日期:2019-01-01 | 来源:新西部在线 中国 
核心提示: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历来讲究气韵、情感、意境以及笔墨。我认为中国画还要讲六曰: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通观马继祖先生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受出其画面中的生动气韵、充沛情感、深邃意境以及精巧的笔墨和丰富的色彩。他的山水作品已经触摸和深入到了传统绘画的文脉与肌理,真正践行了传统山水画创作的古法和古理。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历来讲究气韵、情感、意境以及笔墨。我认为中国画还要讲六曰: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通观马继祖先生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受出其画面中的生动气韵、充沛情感、深邃意境以及精巧的笔墨和丰富的色彩。他的山水作品已经触摸和深入到了传统绘画的文脉与肌理,真正践行了传统山水画创作的古法和古理,并且真正的感知到了古人及其作品中的那份情感和气息。

先生的作品以青绿山水见长,且最具代表性。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人对自然山水审美认识反映在绘画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样式。它不仅展示了山川丘壑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抒发了画家在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以及领悟自然等一系列过程中与自然融汇契合的那份心性和心境,并将此传递给每一位观赏者,使之也同样享受到有关真与美的陶冶和感动。我想这也是马继祖先生进行青绿山水研究和创作的主要意旨。

青绿山水因色彩出众、富丽堂皇,多为唐宋皇朝所钟爱。可南宋以后却鲜有以青绿山水而驰名者,虽元有赵孟頫、明有仇英等。但自唐宋以后,在水墨山水画和文人画大潮的双重冲击下,青绿山水逐渐衰弱,并退出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中心地位。近代大家虽也偶作青绿,但并非主流,而当代画家绘制且略有成就者则更加少之又少。此外,清代大画家王石谷在谈到青绿山水时说道:“......余于是道参究三十年,如有所得。”而清代的另一位画家钱杜则评价其曰:“谷青绿近俗,晚年尤甚,究未梦见古人。”笔者叙述以上这些想说明的是:一、从事青绿山水研究和创作的人越来越少。二、青绿山水创作的难度很大,绝非敷衍之辈可为。单单从所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以及重彩原料的调制过程等,都比水墨山水画要复杂得多。而马继祖先生却偏偏选择了青绿山水的研究和创作,且能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十分难得。当然,更为难得,更为值得评述的还有他的作品本身。

先生虽为北方人,但其作品却以南方的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也就是说:“南方山水更加吻合先生的心性,更加适合先生诗情画意的表达。他通过对它们的描绘,更加反映和体现出自我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主张。”事实也的确如此,观看先生的作品,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意境美。意境在他的笔下被营造得异常唯美动人,使每一位观赏者看其作品后都会心驰神往,渴望走进画里,住进他笔下的静美家园。郭熙曾在《林泉高致》中讲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我想马继祖先生笔下的山水便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而且因其青绿山水色彩的生动性、笔墨的抒情性、内涵的丰富性,以及独具的韵味感,更加容易让人产生此番联想和冲动。

说到色彩的生动性,就不得不谈一下青绿山水的设色。有些人将青绿山水的设色简单地理解为只用“青”和“绿”涂染就是青绿了,那只是一种浅薄的青绿表象。潘天寿先生说:“设色须淡而能深沉,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浅薄,重浊、火气,俗气耳。”当然,正如清代画家方薰所言“设色妙者无定法,合色妙者无定方。明慧人多能变通之。”而笔者认为马继祖先生便是个明慧人,是个懂得变通的人。他的青绿山水设色深浅相间,彩色相合,十分得当。有的地方进行了多重设色,有的地方则一遍为之,总之胸有成竹,把握得恰到好处。因此其作品也便显得神气生动,风韵妙然。

再谈一下其作品笔墨的抒情性。笔者始终认为创作青绿山水作品,没有很好的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殊不知青绿山水也需要皴擦点染,也同样强调用笔用墨和用线。所以与一些人认为的恰恰相反,青绿山水的创作对笔墨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关于这一点,也是大多数青绿山水画家们相对薄弱的地方。但这一点先生注意到了,他的很大一部分作品便采用了水墨与青绿的完美结合。而且他的笔墨能于轻薄处见出深厚,又在浑朴内透出松散,所以也便具有了十分难得的浪漫性和抒情性。

此外马继祖先生的作品多为写生后所得。他十分注重写生,重视深入生活,主张师法自然,从自然中,从真山真水里积累素材、汲取营养,从而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新鲜的生活气息,以及淳朴的自然之美。而且他特别注重情景的挖掘,以及角度的摄取,往往在别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发现美的存在,并将其记录下来,反映在画面中。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个有心人。当然他的有心,还反映在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借鉴上。他全面细致地研究过历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重点深入地解读过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脉络。无论从绘画的材料上,还是从技法技巧上,他也都进行过仔细的考究和研习。“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家之生面。”他是深谙此理的。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既能够看到传统的深厚积淀,又能够流露出时代的气韵气息,以及自我的风貌特点。这也是其作品内涵丰富的原因和体现。而他的风貌特点里,最为明显和突出的一点便是“满构图”,并且在满构图的章法布局里以一种平静均衡的画面感来营造一个深远静美的多维空间和精神世界。这也许就是当今都市人所希望拥有的“慢生活”之理想居所,以试图在忙碌纷杂的现实生活中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悠闲与私密空间。此外,作者进行如此构图,以及如此来探索和开发作品的意境意趣,也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惯、秉性思维、情感情怀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然,在马继祖先生的一些青绿山水作品里,也并非完全是真山真水的原版再现,很多作品也是在实景实物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再加工与再创造,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情画意的效果和意境,也更加能够彻底地抒发自我的性情,以及升华作品的艺术性与可读性、促进观赏者与画面的融入感与亲近感。因为先生始终认为,在山水画,尤其是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中,诗情画意的表达是异常关键和极为重要的。没有诗意的作品便没有了生机,丢失了鲜活,缺少了情韵,从而与真正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之精神实质相距甚远。先生之语,所言极是!


让我们衷心祝愿其艺术之路越走越远!


马继祖青绿山水画欣赏:



书画评论家简介:


杨普义,1958年2月生于甘肃庆阳,学者,无党派,毕业于人民公安大学。书画收藏鉴赏家、书法理论家。曾服务中石油某企业,担任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兼人民武装部部长,政工师。

现任陕西紫光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新西部在线特约书画评论家、中国书画家协会高级典评师、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兼外联部长、中华百家姓书画协会高级典评师(香港)。
杨普义和千千万万业余书法爱好者一样,自幼被动练习书法而爱好书法,逐渐进入书法理论创作;作品由孤芳自赏到走向社会;由研究历代名家书论作品到直抒胸臆的创作。几十年来,研究、释解历代书法理论名著180余篇(其中,秦汉名家书论七篇、魏晋十二篇、南北朝十六篇、隋唐五代三十三篇、宋代十六篇、元代七篇、明代二十三篇、清代三十四篇以及近代的三十四篇)。
杨普义提倡:弘扬中国书画艺术,“人以书为传,书以人为传。回归到古典,回归到自然"。
一、总结出了不同朝代的书法成就:
1、汉代书法理论
东汉时期,开始出现了纯粹以书法成名的书法家,并且形成了流派与家学。
2、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理论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时期。比汉朝更多,更广泛。
3、隋唐时期的书法理论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书法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这个时期,名家众多,书学理论甚好。
4、宋元时期的书法理论
宋元时期的书法风格以尚意和复古为主要核心,其代表人物为苏黄米蔡等。
5、明清时期的书法理论
明时期的书论继承了前朝书论比较多,没有太多的开拓。具有一定的反传统性。
二、艺术成果
1、撰写了各类书法释文和指导性文章千余篇;为国内、外书画家撰写书评560余篇。
2、参加了2011年第一届《高原.高原一一中国西部美术展》评选活动。
3、参加了《首届全国廉政书画大赛暨全国廉政书画百杰评选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4、参加了《2015年米兰世博会》一一西安传心文化艺术传播活动。
书画  

中国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研究示范基地落户汉中洋县

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杨浩澜 …

蒙陕携手创建旅游大通道

4月28日至29日,由鄂尔多斯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