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文娱

宁夏水利博物馆:千秋流韵长河惠民

发布日期:2014-10-14 | 来源:宁夏新闻网 



宁夏水利博物馆镇馆之宝:铁牛


      昊王率众劈山开渠,打夯的号子声响彻天地,古老的黄河水车悠悠地送水灌溉,有水声潺潺,有干裂土地被滋润的声音……走进宁夏水利博物馆,就是品读一幅千秋流韵、长河惠民的历史长卷。


      坐落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的这座建筑,完美结合了古典高台式基座与现代扭面轻钢屋顶,展示着宁夏水利秦风汉韵的独特历史文化。外墙运用线刻艺术,以浪花和祥云贯穿,行云流水般勾勒了秦汉移民屯垦开渠、太宗大会百王、西夏王朝雄风、塞上水利新貌等线雕,周围衬托着景观水系和微缩黄河地面景观,与北面的九渠广场、青铜古镇遥相呼应。


      走进宁夏水利博物馆,抬头可见一幅春分时节的北半球立体星象图,与下方正方形9米乘9米的宁夏全景沙盘相映成辉,蓄含天圆地方、九九归一的文化理念。从左至右的三幅浮雕,卷轴式、诗意般地展现了依水、治水、让水造富宁夏的美丽画卷。


      沿着历史的足迹,步入文明之源、千秋流韵等展示单元,悄然拉开了传承黄河文明、发展水利建设的史诗大幕。早在秦汉时期宁夏平原便开辟了秦、汉两条引水古渠,至今仍发挥着引黄灌溉的作用,它们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齐名,使宁夏平原的引黄古灌区成为四大古老灌区之一。汉武帝倡导的“引河及川谷以溉田”,使大量“地固泽卤”之地变成良田,使宁夏平原发展成黄河上游最大的灌区之一。北魏时期的刁雍凿渠运粮首创了黄河上游水运之先河。汉代开凿、唐代复浚的唐徕渠,至今是宁夏引黄灌区最大的灌溉干渠之一。西夏时期,兴农重牧,创造了草土围堰技术,修建了长达150公里的昊王渠,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条以开国皇帝名字命名的古渠。各朝代充分利用引黄灌溉的便利条件,在宁夏平原上不遗余力地疏浚旧渠、开挖新渠,发展屯田生产,发挥了粮食基地的作用,在明太宗时期就赢得“天下屯田积谷,以宁夏最多”的盛名。清初奖励开垦,涌现出了一批治水功臣。通智,在宁夏平原修整扩建唐徕渠、汉延渠、大清渠、惠农渠,遂被封为四渠总龙王;钮廷彩,主持对宁夏各大干渠再次全面大修,在修渠实践中首创建造石质涵洞、正闸,使七星渠新灌域“人民云集,庐舍星罗。万年荒地,尽成沃壤”。


      清末至解放前,宁夏灌区水系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水田面积仅存192万亩。建国后,特别是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方针,不断探索治水新思路,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改造灌区、兴修水利枢纽、修水库、打井窖、建塘坝、整田地、保水土,构建了灌溉、排水、防洪、水保等水利工程体系。在“盛世伟业”展区内的一些照片资料、油画场景中,可以看到全民动员、兴建水利的火热场面。宁夏引黄灌区开始整旧建新,国家对古老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更新改造,并相继开挖了跃进渠、西干渠、东干渠、第一农场渠和第二农场渠等新渠,完善了平原上的渠系。

 

      水利博物馆珍藏汉代陶漏斗、汉渠碑首、宋代灰陶水管、水泵、埽等水利器具,见证着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史: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建设史。在塞上江南2000多年的沧桑巨变中,历代勤劳智慧的宁夏治水先哲们不遗余力开凿、疏浚、兴建的渠道和水系,已融为宁夏平原的生生血脉,默默润泽塞上万物。。”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