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城事

宝鸡太白县:开启慢城的幸福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0-06-23 | 来源:宝鸡日报 
核心提示:6月4日,陕西省太白县王家堎镇第四座“幸福桥”建成通车;同一天,镇上集体产业分红,211户贫困户一共领到了14.4万元的“大红包”。



6月4日,陕西省太白县王家堎镇第四座“幸福桥”建成通车;同一天,镇上集体产业分红,211户贫困户一共领到了14.4万元的“大红包”。


6月6日,慕名到太白休闲游的西安游客李兴和朋友无意中走进靖口镇石沟村,被这里世外桃源般的景色吸引:溪水、石亭、游园、新村。他不知道的是,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


地处秦岭腹地的太白县,是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集大成者”,是当地群众身心栖息的家园,更是游客感受慢生活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号角指引下,太白县为五万山区群众谋福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群众幸福感上跑出了“加速度”。


路的畅想


“以前下山的路就一尺宽,现在这么宽的水泥路修好了,小汽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说起家门口这条路的变化,王家堎镇和平村一组的周玉清老人有说不完的喜悦。今年64岁的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座大山。他至今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村集体分秋粮,他背着背篓,打着火把,在羊肠路上走到天亮才把粮食背到家。“三年前,4米宽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山里,出门就能坐上车,就连下雨,鞋上都不沾一点泥!”老人高兴地说。


对于山里人来说,路不仅连接着山外的世界,更连接着健康、产业和希望。“十三五”期间,太白县高标准建设3条县乡公路,新建54座桥梁,实施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项目,在全市率先实现了100%村民小组通水泥路,彻底消灭了危桥险路,有效改善了县域交通基础设施面貌。


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幸福瞬间。和平村党支部书记段彩霞和17户居民住在红岩河的东岸,一条不宽的河流,阻隔了全村人发展产业的步伐,就连村民家里买的小轿车也只能停在河对岸,开不到自家门前。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原材料、产品只能肩扛手提,从摇晃的吊桥上带过来,难以扩大规模。


b3bc74e407d4c56d650aa3b6d4a23e65.jpeg


王家堎镇中明村的移民新村。


红崖大桥开通的那一天,全村老幼都聚集到桥头,庆祝圆梦的时刻。当了近30年村干部的段彩霞说:“终于盼到大桥通车,我可以安心退休了!”


如果说,村村通的乡村道路是便民、利民的毛细血管,那么,一条条在建的高速公路则是太白县未来发展的主动脉。经过四年的建设,太凤高速公路将于今年9月建成通车,改写太白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眉太“旅游+交通”高速公路已经开工,是秦岭腹地一条线路方案最优、投资成本最经济、对秦岭限制开发区生态环境破坏最小的高速公路,必将成为带动山区群众发展的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


水的保障


俗话说,故土难离。这句话放在靖口镇石沟村二组刘荣兄弟身上,最合适不过了。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县、镇、村各级扶贫干部多次上门动员兄弟俩搬出深山,但任凭大家磨破嘴皮子,兄弟俩怎么都不愿挪窝。眼看兄弟俩年事已高,特别是弟弟刘勤患肺气肿多年,去山谷的河边提一壶水,一路边走边歇,少说也得一个小时。


刘荣兄弟居住地无合适水源,他们的吃水问题也成了镇村干部的“牵心”事。2018年12月,县水利局在开展饮水安全大排查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镇村干部一道,先后6次在风雪中进行现场踏勘,最终确定把山脚下的一股山泉用泵引上山,解决兄弟俩的吃水问题。方案确定后,水利局技术人员、镇村干部群众冒着风雪连续奋战4个昼夜,终于在2019年新春来临之前,将山脚下的山泉水送到了刘荣兄弟的院子里,仅材料费、人工费就超过2万元。


这只是太白县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的一个缩影。太白县森林覆盖率超过90%,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53万立方米,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然而,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农村供水工程分散、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季节性缺水等饮水安全问题一直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不能让群众守着水却没水吃!近年来,太白县坚持高点定位、统筹规划、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累计投入资金8635万元,对全县208处农村供水工程进行了巩固提升,新建水厂工程11处,供水站89个,安装消毒净化设施150套,惠及全县7镇44个行政村,还投资3.5亿元建设总库容315万立方米的石沟水库、龙王河水库两个重点水源工程,自来水普及率由“十二五”的75%提高到目前的97.82%,山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太白县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到了近乎严苛的地步。在保证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太白县主动开展污水治理,利用多种形式教育群众自觉摒弃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和生活陋习。目前,全县已改造无害化厕所近1000户,打造2个无害化厕所示范样板村。县上还积极申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黄柏塬村汉丹江流域水源保护项目和塘口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为保护绿水青山作出积极努力。


房的巨变


车行太白,一路山峰连绵不绝,植被茂盛,令人赏心悦目。行至褒斜古道附近,一排临路而建的村落像一颗明珠,吸引了过往游客的目光。


这是王家堎镇中明村的移民新村。镇党委书记王军敏介绍说,移民新村统一设计建造,均为古色古香的二层建筑,墙面上复古的木质车轮、雕花的格栅,无不彰显着当地独特的栈道文化,共安置16户搬迁村民。正在门前洗衣的刘明莲告诉记者,她和老伴以前住在延长沟,离山外的公路少说也有20公里,年龄越大越不方便。2018年,村里建起漂亮、结实的安置房,上下两层100多平方米,老两口掏了不到一万块钱,就搬进来了!“活到快60岁,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刘明莲高兴地说,以前住在深山里,几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影,现在一楼办超市,二楼做民宿,坐在家里就能赚钱!


前些年,钟淑巧一家七口人住在靖口镇关上街村的一个山坡上。每到雨季,一家老小晚上连觉都不敢睡,生怕山体滑坡,发生意外。关上盛苑集中安置点建成后,钟淑巧家分到了最大的一套四室一厅安置房,出门有路灯,村口有公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钟淑巧也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发展蔬菜种植,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据了解,关上盛苑共安置搬迁群众27户,几乎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太白县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太白县坚持“选最好的地方,让搬迁群众花最少的钱、住最好的房子”这一目标,易地搬迁小区不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备,就连配套的商铺、农家乐等项目也同时建设到位。目前,全县10个集中安置点共易地搬迁贫困户613户2274人,配套种植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44个,其中42个产业项目已实现分红133万元,户均增收686元,实现了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路径,“慢城”太白正在青山绿水之间,谱写着一首幸福之歌!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