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城事

延安市宝塔区:红色土地盛开幸福之花

发布日期:2021-07-28 | 来源:陕西日报 
核心提示:夏日的延安绿树成荫、瓜果飘香。作为革命圣地的“心脏”,延安市宝塔区像快速奔跑的列车,承载着全区人民的梦想,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乘风破浪。


原标题:红色土地盛开幸福之花——延安市宝塔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夏日的延安绿树成荫、瓜果飘香。作为革命圣地的“心脏”,延安市宝塔区像快速奔跑的列车,承载着全区人民的梦想,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乘风破浪。


“十三五”以来,宝塔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发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高端能化突破、园区景区支撑、创新创业带动、特色产业富民、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7月7日上午,阳光明媚。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石板铺路、石箍窑洞、石桌条凳,古朴典雅的民宿,让人恍若穿越时空。


位于延安城北10多公里处的赵家岸村,早在10多年前就实施了整村移民搬迁。“旧窑洞保存完整,稍加改造就是最好的旅游资源。”赵家岸村党支部书记王年军说,2019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延安市兀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启动窑洞民宿开发项目。目前一期已完成18个院落85孔窑洞的改造,每日可接待住宿150余人,二期工程完工后,可接待住宿300余人。


“民宿项目的开发,盘活了闲置资产,壮大了集体经济,创造了就业岗位,撬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王年军说,如今,赵家岸村可为游客提供窑洞民宿、特色小吃、观赏花卉、采摘果蔬等“一条龙”乡村旅游服务。


赵家岸村的发展变化是宝塔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以来,宝塔区高举乡村振兴旗帜,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任务,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深化改革、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近5年来,宝塔区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7万亩以上,年总产量7.38万吨,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基本成形,有机苹果种植面积突破32万亩,果品储藏能力达到13万吨,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万亩,畜牧业年产值近3.43亿元。深化农村改革,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监管有力”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54亿元,实现分红1.85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农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45%,320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清洁乡村,成功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1个。


科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崭新的厂房整齐划一,园区展现出勃勃生机。7月7日下午,位于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内的各企业生产车间正在紧张运行。


延安新材料产业园是宝塔区以“专精特新”为标准精准打造的新材料产业工业园区。园区核心产业区占地1000余亩,一期项目于2018年5月动工建设,占地面积302亩,总投资12亿元,现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厂房8栋、配套服务楼1栋、专家公寓楼1栋,目前正在进行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预计2022年10月投入使用。


“园区以高性能膜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终端电子产品等为主要方向,进行各类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延安新材料产业园运营公司总经理袁强说,园区现已进驻招商引资企业5家,累计实现产值8.08亿元,贡献税收4332万元。入园企业达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在2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贡献税收1亿多元。


近年来,宝塔区紧扣追赶超越定位,按照“园区景区突破、重大项目支撑、数字经济赋能、全域创新融合、文旅商贸带动、城乡品质提升”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宝塔综合产业园区、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延安临空经济区建设,建成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延安卓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延安星特亮科创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地,高科技产业集群日益壮大。新经济和数字经济从无到有,引进培育新经济企业167家,年产值达45亿元;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


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了精准服务“五上”企业惠企助企“二十条”、招商“新十条”和构建政银企恳谈会等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减证便民”“代办领办”“容缺办理”“最多跑一次”等服务制度,160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把好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敬爱的各位老师:孩子们即将初中毕业,作为学生家长,感激之情愈发浓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感恩你们对孩子们的呕心沥血……”最近,一封感谢宝塔区第一中学的公开信在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朋友圈疯传。


“当初我儿子并没有选择宝塔一中,后来听说宝塔一中大改革,教学质量好,才决定报名。”这位写信的家长叫常艳妮,她激动地说,“的确选对了,老师对学生操的心比家长操的心都多,孩子们成绩好,个个生龙活虎、身心健康。”


常艳妮的话道出了众多学生家长的心声。2018年以来,宝塔区第一中学从用人机制、课堂教学、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持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校学生人数从改革前2017年的400多人增长到2021的2452人。


“群众的口碑就是办学的丰碑。”宝塔区第一中学校长冯志督说,“我们奋斗的目标,就是让群众满意。”


教育事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为此,宝塔区将教育事业作为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举全区之力办学兴教。


“十三五”以来,宝塔区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财政性教育投资累计达到45.4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7.8%。新建改扩建学校44所,增加学位2.65万个,办学条件全面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标准化、现代化和一体化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308名教师被认定为省、市、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办学活力充分释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砥砺奋进。”宝塔区委副书记、区长苏锋说,“宝塔区将全方位打造‘留得住乡愁、留得住企业、留得住民心’的延安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综合改革示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争当全市新时代追赶超越排头兵。”


成绩单


“十三五”以来,宝塔区GDP从2015年的273.7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68.54亿元,年均增长6.1%。


2020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7997元、12205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了21.6%和25.5%,年均增长5%和6.1%。


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443公里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延河国考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3,“圣地蓝”已成为宝塔区引以为傲的亮丽名片。


民生事业长足发展,城镇新增就业2.62万人,“一岗双助”实现城乡全覆盖。累计投资36.3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4所,增加学位2.65万个,办学环境和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高标准通过教育“两项创建”验收。新建了一批休闲广场、停车场、农贸市场、标准化社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记者 艾永华 马腾 整理)


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古朴典雅的民宿。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