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社会

美国诗人在终南山寻访隐士 向中国诗歌传统致敬

发布日期:2016-11-03 | 来源: 澎湃新闻  高丹 
核心提示:当年发现终南山住着大批隐士的美国诗人比尔·波特,如今在中国乡村里又发现了农民继承和复兴着屈原的诗歌传统。他一个人去向中国广袤的旷野和乡村,独自在古代诗人的坟头奠一杯薄酒。

   当年发现终南山住着大批隐士的美国诗人比尔·波特,如今在中国乡村里又发现了农民继承和复兴着屈原的诗歌传统。他一个人去向中国广袤的旷野和乡村,独自在古代诗人的坟头奠一杯薄酒。


美国诗人在终南山寻访隐士 向中国诗歌传统致敬

美国作家比尔·波特。10月29日下午,在北京彼岸书店第一次见到美国作家比尔·波特。


   印象中他是竹杖芒鞋走在终南山间眼神炯炯的寻访者,他是第一个用自己的足迹寻索到隐匿在陕西终南山间隐士的人。


   1989年,比尔·波特将终南山之旅的见闻集结成书,名为《空谷幽兰——寻访中国现代隐士》。该书迄今为止已经卖了20万册。


   除了《空谷幽兰——寻访中国现代隐士》,他还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游记,同时翻译多部佛学经典和诗集。他1970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机缘巧合开始学习中文,爱上中国文化。1972年,比尔赴台湾一所寺庙修行,在那里过起暮鼓晨钟的隐居生活;1991年,他又辗转至香港某广播电台工作,并开始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


   如今的比尔·波特已经是个须发尽白的老人,从2012年开始,他开始了新的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一路上,69岁的比尔沿着黄河、长江,寻访36位古代诗人的足迹。为此,他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出发,到济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经成都(杜甫、贾岛),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并一路走到南方,陶醉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之中,最后到达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隐居之地。他带着“美国最好的酒”——用玉米酿制的波旁威士忌,向每一位诗人致敬。


美国诗人在终南山寻访隐士 向中国诗歌传统致敬


1980年代,比尔·波特在终南山寻访隐士。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山东曲阜石门山的北岭,曾是中国两位最伟大诗人举杯夜话的地方。在亭子里的石桌上,比尔·波特摆上三个小杯子。


   “要说中国诗人的共同爱好,则非酒莫属。想到这点,我取出一个昨晚就灌满了威士忌的小银瓶。我从美国带来两瓶威士忌:一瓶十八年的威利特,一瓶2011年出产的乔治·斯塔格。我满上三杯酒,一杯敬李白,一杯敬杜甫,一杯给我自己。” 比尔·波特谈到。


   这是在书的第一个章节:《陈子昂、无名氏(诗经)、李白、杜甫》里写到的,他的这一举动在之后寻访诗人的路途中不断重复着。


   诗人与酒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酒是豪迈;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酒是愁肠,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酒是兴亡。


   诗人远去,凭吊时唯有酒是最浪漫的。


   《寻人不遇——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朝圣之旅》的封面是石头砌成的矮墙上放着三个小酒杯,比尔·波特说这三个酒杯是从北京报国寺的一个跳蚤市场买的,在这些 “异代知音”的坟前,比尔·波特忍不住以酒相奠。


   比尔·波特说:“我要找一个地方来表示我对诗人的态度,他们的坟墓是最好的地方,但是不一定非是坟墓,从西安的这个城墙我可以越过现代化的西安市,看到远处的终南山,这给我一种很特别的感受,我要在这里远远凭吊王维。”


美国诗人在终南山寻访隐士 向中国诗歌传统致敬


   《寻人不遇——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朝圣之旅》的英文版封面。除了大城市,更多的诗人坟墓隐藏在中国偏僻的乡间。


   从西安沿雁引路向东南走,过了大兆街道不远就是司马村,司马村西村就长眠着诗人杜牧。


   比尔·波特驻足向村子里的老人问询杜牧墓具体的位置,老人沉默地带着他穿过砖混结构的房子,穿过豆角地、茄子地、玉米地、洋葱地,最后终于在地头上的一座大坑前面停下,这就是杜牧的墓地之前所在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当地的一些人把这里挖到的一切都带走了,只剩下一个填满垃圾的大坑。


   比尔·波特倒了一杯酒,自己喝了一口,把剩下的酒洒在土坑里,朗读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最后一次离家,是去千里之外的吴兴,他出发之前写了这样的诗句:“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三年之后,杜牧便离开了人世。


   比尔·波特也斟酒递给为他带路的老人, “老人喝了一口,然后瞪大了眼睛,又递了回来,接着抽他的烟,他和其他人说了一句话,然后大家都笑了起来。” 比尔·波特在书中写到。这样的情节描写非常有意思,比尔·波特每到一处,都少不了当地村民的帮助,诗人的躯骸已经化作历史尘埃,只能隔空祭奠,比尔与村民的交往则显得非常生动有趣。


美国诗人在终南山寻访隐士 向中国诗歌传统致敬


白居易墓园。 东方IC 资料图


一个人的路途


   比尔·波特寻古人的路上有很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有一个情节他自述因为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儿,特意买了很多花生,以便饥饿时聊以果腹,之后的路途,他就背着那一包沉甸甸的花生继续行走。


   比尔·波特说:“路途大多数是我一个人走的,但是有的时候我的朋友们知道我要来,就会先到那个地方陪着我走,我当然也不反对别人的陪伴,我去成都的时候,有一个外国人知道我要去,他就提前到那个地方陪着我一起走。”


    作家程然谈到比尔·波特时说:“他有着自己的老伙伴。每一次邂逅,都能彼此辨认出来。那些看门的,做饭的,打扫卫生的,开茶店的,都是他的朋友。他常常孤身一人再度出现在他们面前,给这些人们以惊喜。”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