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社会

母亲20余本日记 记录唤醒“植物人”女儿的10年

发布日期:2023-11-15 | 来源:三秦都市报 
核心提示:“妈妈爱你!丫头加油!”这8个字,胡燕均连续写了10年。它们被记录在20余本作业本上,这些本子里的内容,见证了女儿华楠从植物人逐渐苏醒,也见证了一个家庭用爱和毅力创造的奇迹。


“妈妈爱你!丫头加油!”这8个字,胡燕均连续写了10年。它们被记录在20余本作业本上,这些本子里的内容,见证了女儿华楠从植物人逐渐苏醒,也见证了一个家庭用爱和毅力创造的奇迹。


今年10月15日,是丈夫华波63岁的生日,11月8日则是胡燕均自己58岁的生日。华楠完整的一句“生日快乐”加一个吻,让两口子高兴了很久,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一家人不离不弃创造奇迹


如果说生死关头,保住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的本能,那么选择在家照料“植物人”女儿,则是一场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好在,这个特殊的赛道上,一家三口都没有放弃。


11月14日早上7时30分刚吃过早饭,华楠的康复训练便开始了。按摩、拍打、揉捏,是胡燕均每天对女儿重复的动作。“来,脚后跟往下蹬”“使劲”。华楠躺在床上,手指也会有意无意地动着。按摩了一会,听见她对女儿说:“我累了,你得给我表示一下。”华楠轻轻嘟起了嘴,“亲”了妈妈一口。


9时20分左右,该练习站立了。丈夫华波拿出护腰给自己戴上,“每天要抱她好几回,多年下来腰肌劳损。”“一二三”“我托起来你扶着”“小心,把她头扶着。”夫妻俩配合默契,将躺在床上的华楠一点点抱到墙边。华波一边支撑着女儿耷拉着的脑袋,一边靠自己的力量顶着女儿的上半身。


胡燕均蹲着,将女儿的左脚摆正,用手轻轻扶着,“右侧开颅手术影响了她的左神经,她左脚没办法正常伸直,我得扶着,不然她站不稳容易崴脚。”40分钟后,站立训练结束,夫妻俩再把华楠移回到床上,喘起了粗气。可能因为常年卧床,华楠的皮肤比同龄人看起来更白一些,但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她从来没有长过褥疮,肌肉也没萎缩一丝一毫。


华波给她播放了一首蔡依林的歌曲,自己用口哨轻声伴奏。华楠听得高兴,咧嘴笑着。厨房里,灶上煮的梨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时间回到10年前。


2013年,19岁的华楠读大一。7月的一天凌晨,胡燕均夫妇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告知他们的女儿遭遇车祸。


尽管电话中被告知“摸不出脉搏了,作最后的准备”,胡燕均赶到医院看到女儿时仍旧一直叫“楠楠,楠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呼唤起到了作用,病床上的华楠突然恢复了心跳。


在胡燕均的坚持下,华楠被推上了手术台。手术很顺利,华楠的生命保住了。不过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的她,最终被诊断为特重型颅脑损伤,丧失了意识,也就是通常说的“植物人”,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华楠终生都要这样度过。那一年,华波53岁,胡燕均48岁。


20余本日记句句都是爱


“她脑部受伤后,五根手指一直是握拳状往内蜷着。那天我给她按摩虎口时,她突然用手指头勾了勾我,我激动地赶紧喊她爸来看。”胡燕均回忆。


这件事被胡燕均用文字记录了下来。2016年9月6日,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给你按摩,当按到右手时,你的右手可以动了,可以给妈妈按摩了。妈妈很激动,你是真的醒了吗?”


写日记的习惯是她从2014年开始逐渐养成的。后来,华楠的点滴变化都被胡燕均写了下来。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点点滴滴都要写在作业本上?胡燕均告诉记者,“最开始是想记录她的用药、饮食及大小便情况,就用她剩下的作业本。


2016年,女儿的右手第一次动了起来;2018年,女儿第一次能解衣服扣子;2020年,女儿第一次喊妈妈;2022年,女儿第一次无意识接唐诗的下句……对于胡燕均来说,这都是大事,除了记进脑海里,也必须写进日记里。


2020年12月3日,日记里写着“22:43,好好给你脱衣服睡觉,妈妈说,丫头,叫声妈妈。没想到你开口就叫了妈妈。这是你7年来给妈妈送的最大的礼物,妈妈值了!”在此之前,华楠也会呢喃,但不能确切地说出词语,这次不一样。


今年10月15日,是华波63岁的生日,11月8日则是胡燕均58岁的生日。华楠完整的一句“生日快乐”加一个吻,让两口子高兴了很久,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中午吃完饭,该吃药了。治疗脑干的、祛痰的、增强免疫力的……胡燕均将药片塞到华楠舌根处,“不这样她不好吞咽,药片在嘴里时间长了,苦得很。”华楠当年还留下了并发症——癫痫,即便平日躺在床上,偶尔也会无意识磨牙。胡燕均就买了菇凉果等方便吃的果蔬放在暖气上,碰到这种情况就让她吃一两颗,防止咬伤自己。


趁着女儿午休时,胡燕均会刷一会短视频,内容几乎只有一项——看别的“植物人”患者的康复内容,“没给娃做过的,我就会试试”“这个人恢复不如她好”“这个视频她可能会喜欢,一会给她看看”……她一边看着手机一边计划着。


照顾女儿10年,既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意志力的考验。“娃好不了,你们得早做打算”“你俩年纪也大了,得为自己着想”。曾经,周围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现在,不管是医生还是朋友,都说我们创造了奇迹。”胡燕均说,“我就想着,就当重生了个娃。”


文/记者 石喻涵 图/记者 马昭


陕投集团上半年盈利50.80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以来,陕投集团有力应对市场变化,主要 …

陕汽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记者从陕汽集团获悉,在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 …

到2024年 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12000家

为支持我省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实现规模倍 …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