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文娱

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座谈会举行

发布日期:2022-08-15 | 来源:西安新闻网 
核心提示:自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烽火余波中诞生后,易俗社筚路蓝缕,坎坷前行,于军阀混战中脱险求生,在抗日烽火中高呼“还我河山”,历百余年沧桑而弦歌不辍,名家频出,至今仍是西北秦腔重镇。110年来,易俗社始终以浓浓的家国情怀,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更是将古老的秦腔艺术发扬光大。


西安新闻网讯  自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烽火余波中诞生后,易俗社筚路蓝缕,坎坷前行,于军阀混战中脱险求生,在抗日烽火中高呼“还我河山”,历百余年沧桑而弦歌不辍,名家频出,至今仍是西北秦腔重镇。110年来,易俗社始终以浓浓的家国情怀,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更是将古老的秦腔艺术发扬光大。8月13日,由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广电产业集团)承办的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座谈会在古色古香的易俗社小剧场举行。本次座谈会以“传承发展·守正创新”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艺术交流,让传统戏曲焕发新时代光辉。


《中国戏曲典藏·百年易俗社》系列丛书(五卷十本)发布


座谈会上,《中国戏曲典藏·百年易俗社》系列丛书(五卷十本)率先发布,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补助项目,这套丛书由西安易俗社文化研究院编撰,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出版。该套丛书由尚长荣、赵季平、陈彦担任总顾问,共五卷十本,第一卷为易俗社珍贵史料两本;第二卷为易俗社著名作家创作的剧本四本;第三卷为易俗社著名编导演等人物传记一本;第四卷为历来对易俗社的评论和研究成果一本;第五卷是新时代的易俗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三并举的创作原则,在复排经典剧目和创作演出现代戏、新编秦腔历史剧、改编传统秦腔剧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


丛书主编之一,著名戏曲评论家苏育生说:“在编写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一是易俗社的史料,因为易俗社的老先生们都是大知识分子、大文豪,他们写了大量带有资料性的史料,这些史料包括易俗社的章程、易俗社报告书等。”此外,再一个最有价值的便是剧本,因为老先生们就是通过编写剧目,来达到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的作用。这些剧目体现了老先生们的爱国思想,体现了如何来移风易俗的本质。



易俗社优秀经典剧目音像制品(二十套)相继发布,这些音像制品包括《三滴血》《白蛇传》《柳河湾的新娘》等经典剧目,可以说,全面记录了西安易俗社110年来的辉煌艺术成就与重要历史贡献。


百年易俗社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座谈会召开前夕,主办方还为张詠华、孙莉群、郭葆华、冀福记、李亚光、张立宪、冷梦、李有军、辛雪峰、白志军、杨献农、王勇超、余静等在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建设中捐赠珍贵历史资料的老艺术家、社会人士代表颁发捐赠证书,他们是易俗社历史的参与者,也是见证人。


回顾百年易俗往事,探讨易俗社文化精神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来自各方的学者、嘉宾回忆了易俗社的往事,总结了易俗社的艺术成就。女作家余静说因为完成《易俗大先生》一书,她和易俗社结下了不解之缘,易俗社不但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更有文化价值。易俗社从1912年呱呱坠地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国运、世运,与时代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尝尽了与国家民族同命运共甘苦的百般滋味。著名文艺评论家孙豹隐认为易俗社开了秦腔正宗剧团的先河,开了现代艺术戏曲先河,开了都市剧场艺术的先河。女作家冷梦也因为文学作品《易俗风云》而和易俗社结缘,她说易俗社的创立过程其实就是陕西一大批心怀报国之志的文人士大夫主导下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是一部思想史,是一部革命史,更是一部文化史。



西北大学副教授李有军着重探讨易俗社精神文化观的构建。著名文艺评论家何桑认为,一百多年来,易俗社用六七百部作品的编创活动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同时也对艺人、学员进行自身的救赎和人格的提升,易俗社的一大批本地文人士大夫,通过作品对民众进行启蒙的同时,使自身的人格得到完善与提升。艺术评论家胡安忍则认为,易俗社遵循时代,发时代之心声;先贤们关注民生,为底层的民众代言;在创新中前进的改革精神,在奋进当中成长壮大的坚定信念,都是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文艺评论家韩健表示,易俗社办社宗旨所体现的担当精神,推陈出新所体现出的创造精神,百年辉煌历程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易俗社110年的进程,我们总结这些精神,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高扬这种精神,才能以更多的优秀的作品更好的为时代高歌,为人民服务。”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静/文 尚洪涛/图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