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文娱

聂昱冰:用心灵,与蓝天对白——读《雪域阿里》感思

发布日期:2015-07-23 | 来源:丝路中国 
核心提示:《雪域阿里》由陕西援藏干部谢恩主精心创作,作者忘掉生存与劳作的艰辛,调动起全身感官,全方位、满时段体验感悟,用一双细心观察的眼、一支勤奋记录的笔和一颗充满好奇的心,由此留下丰富、细腻、系统、高保真的“阿里见闻录”。

 

      “这是一部蕴含着高尚灵魂的书稿。”我在读《雪域阿里》的时候,心中始终萦绕着这样一个念头。这二十多万文字滤去了一切花哨,只保留住了文字最本真的力量,就像是一双纯真的眼睛,追随着援藏干部们的脚步和身影,记录下每一个真实的瞬间。正因为真实,所以它轻而易举地就引发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每一篇文字读起来都能直击心底。

 

      “不管世界如何繁杂,人们的心灵仍旧在渴望着善行与高尚,是因为有了这份高尚,才让我们对世界和未来始终保持着希望。”这是我在拿到《雪域阿里》的第一天,写在日记中的一句话。

 

      这本书就是一场漫长的对白,对话的两端,是一个真诚的、勇于付出的人,面对着地球上最纯净的一片蓝天。

 

      西藏是秘境,阿里是生命禁区,这两个形容词让那块土地成为了一个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古老神话,好像走到那里,就能触摸到真实与梦幻的边界。正因为这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也包括我,把目光投向了那里、把脚步延伸到了那里。而谢恩主先生与我们都不同,他是援藏干部,他去阿里就是为了奉献,为了给藏民做事,一去,就是三年。

 

      在这三年中,和他同一批的援藏干部,就有人牺牲在了阿里的工作岗位上,谢恩主本人也留下了永远不能治愈的病痛。而其他例如放弃休假、放弃和家人团聚、带病坚持工作、身兼数职、冲在抢险第一线、想方设法为藏民解决实际困难……这些事例举不胜举。来阿里的时候,作为第六批援藏干部,谢恩主是带着使命和任务而来,可当他真正到了阿里,真正融入到藏民之中的时候,奉献就成了他的本能,正因为这种高尚的情怀,让作者拥有了一般游人和作家所不能具备的视角,一部属于英雄的传记,就此展开。

 

      援藏之光

 

      很早就听说过“援藏干部”这个词,但通过《雪域阿里》,我第一次对援藏干部这一群体有了深入而周全的了解。熟知了他们的生活、日常工作、高原反应、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针对在西藏地区开展工作而进行的各种思考和尝试。

 

      人们说,在阿里,“躺着都算是在做贡献”,“能生存下来就是胜利”,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从书中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到,阿里的落后,和在阿里开展工作的艰难。

 

      “抗洪”、“灭蝗”、“防恐”、“驻村”、“宣讲”、“普法”、“支教”、“开展经济建设”……这些都是作者干过的工作,因为干部极度缺乏,所以他主动身兼数职,尽可能多做一些事情。这种繁重到难以想象的工作量,全部是在生活习惯极不适应、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完成的。这就不难看出,包括作者在内的援藏干部们,没有人真的认为“自己在阿里,躺着就算是做贡献”,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在做贡献,不舍昼夜。也没有一个人真的把“生存下来就是胜利”当成原则,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已经把生死之置于度外了。

 

      这一卷的文字和全书一样,仍旧是质朴的,没有任何情绪的渲染和华丽的辞藻修饰,就是简简单单地诉说,而恰是这份简单,很多回,都让我心潮涌动。我想,这就是平日里人们经常向往的“高尚灵魂的力量”。

 

      我有幸,读到了这本书,真正见到了“高尚”的魅力。

 

      书中有两个细节我特别想专门写出来。一个是:“在阿里每次乘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都要带着工具,因为不知哪一段路已经被雨水、落石损毁,需要自己动手修路,然后再继续走”。另一个细节,是写作者深冬时节去县里宣讲,“遇上县城停电,招待所里空调电褥子都不能用,也没有其他取暖设施,零下几十度,空气湿冷,作者把所有的被子都压在身上,点着两根蜡烛,就着烛光准备第二天的讲课教材。”

 

      在书中,作者只是记述了这样两件事情,就好像三年中,他做过的无数件事情一样,没有去写路上的艰险、寒冬深夜坚持工作的不易。但这两个细节却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在我的思想中,它们成了援藏干部的一种象征:自己动手修路,然后再沿着自己修好的路朝前走。在阿里的夜色中,点燃一盏又一盏烛光。

 

      秘境之魅

 

      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宣传系统的干部,从一下飞机,作者就敏锐的捕捉到了阿里各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随时都在做各种民间文化的收集和研究。真正想要帮助一个民族,除了帮助他们发展经济,还要帮助他们保留下自己的文化传统。所以在《雪域风情》这一卷中,作者详细生动的描述了阿里地区的歌舞、民俗、普通百姓家中的装饰、待客的礼仪、婚礼的形式、过各种节日的场面、去神山圣湖朝圣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下了藏民代代相传的古老传说、悠久的历史、寺庙、壁画。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始终在内地学习、成长、工作的汉族干部,谢恩主对阿里和藏民的一切习俗、文化、传统、信仰,都保持着极高的尊重。他不是走马观花、简单猎奇,也不是不假思索的直接收纳,而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用心解读。追溯每一项文化传统的起源,以及它们与藏民情感世界、思想世界、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种认真的思考是宝贵的,也让谢恩主这位汉族干部很快就融入到了藏民的生活之中,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也是在这一卷中,谢恩主还记录了大量藏民的生活细节。日常劳作、衣食住行,喝酒的方式,传统佳肴的口味和制作,闲暇时的娱乐,男子的马匹,姑娘的衣着装扮,转山人的神情和话语。

 

      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却恰是阿里地区藏民最原生态的生活记录。

 

      通过文中这些庞大而翔实的细节记录,我们也能看到,这位援藏的宣传部长,在藏区时每一分钟都在工作,不论是在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聊天的时候,都在用眼睛、用耳朵、用思维来了解藏民。也正因为了解,所以他和藏民水乳交融。

 

      “阿里像月球一样荒凉。”这是人们对阿里的形容。可看了这一卷《雪域风情》。却仿佛是在阿里那一片荒芜之中,看到了满地散落着的点点彩色宝石,也终于让‘阿里’和心目中那个‘秘境’合二为一,雪山、湖泊、古老的风俗、虔诚的信仰、淳朴的话语和眼睛……只要肯去用心寻找,所见到的阿里一定是异彩纷呈。

 

      生命之歌

 

      阿里虽然不宜于人居,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书中有一卷,就是专门写阿里的各种野生动物。作者在阿里生活工作三年,让他有大量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高原上的精灵。

 

      野狗、棕熊、藏羚羊、野驴、野牦牛、藏獒、飞过喜马拉雅山的候鸟。我相信,只看到这些名字,就会让久居内地的人们心情雀跃,恨不得马上飞到阿里,去真正体味一番高原上的原始野性。

 

      和其它章节中的内容一样,在讲述这些高原精灵的故事的时候,作者仍旧没有忘记去探寻藏民中关于野生动物的各种传说、发现和动物相关的历史文物、寻找藏族文化里和野生动物相互关联的地方。

 

      读过这些文章之后,我很庆幸,能够有像作者这样一位热爱文化、尊重文化、热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人,做了援藏干部,去了阿里,然后写出了这份宝贵的记录。让我们这些没有到过阿里的人,可以有机会透过他对大自然、对文化的虔诚之心,看到阿里的原野中,从古至今每天都在上演着的生命之歌。

 

      英雄史诗

 

      作者曾经亲口告诉我:“援藏干部们都有着极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时时刻刻牢记着,我们代表的是陕西、是内地、是援藏干部这个整体。”当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了,这话不是口号,而是一种真实的情怀——“英雄情怀”。书中所写到的那些援藏干部们,都具备这种情怀。说他们是英雄,不仅是因为援藏干部中有人牺牲在了西藏,也不仅是因为他们为西藏做出了很多贡献。更是因为从他们日常所做的点点滴滴小事中,能够看出来,他们真的是把一种责任担负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因为有了这种情怀和责任,所以才会有义无反顾的牺牲、才会有长达数年的奉献、才会有写作出这本书的基础——高尚的灵魂。

 

      最后,我想用以前听到的一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永远不要把工作当成任务来完成,要把工作当成作品来创作。”

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他在阿里,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创作,这创作,让人由衷崇敬。

 

      (聂昱冰系中国作协会员,河北作协签约作家)

 

 

 

责任编辑:孙涛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