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垂询/商务合作
地方频道:
现在位置:首页 > 社会

寒冬流浪者不愿去救助站 跪街头半小时能要一百

发布日期:2015-12-07 | 来源:西安晚报 张佳图  窦翊明 
核心提示:“这么晚了睡在大街上冷不冷,跟我们回救助站过个暖和的冬天吧”。几天前,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市区多条街道寻找需要救助的人,希望帮助他们过个温暖的冬天时,让工作人员尴尬的是,查访到的近30位流浪乞讨人员却没有一位愿意去。



“这么晚了睡在大街上冷不冷,跟我们回救助站过个暖和的冬天吧”。几天前,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市区多条街道寻找需要救助的人,希望帮助他们过个温暖的冬天时,让工作人员尴尬的是,查访到的近30位流浪乞讨人员却没有一位愿意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12月4日记者前往西安市救助管理站一探究竟。


夜查救助

流浪男子不愿去救助站称“吃不饱,没有大街上自由”


12月2日晚上8:35,在南大街建行门口,一位佝偻着身子的拾荒老人坐在大街上,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孙建兴看见后立刻过去询问,希望老人能和他一起回救助站,但老人却说自己有住的地方,不想去。再三劝说老人还是不愿去。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只能给他发放了食品和救助引导卡,嘱咐他要是想去可以随时打电话,救助站可以给他提供基本的衣、食、住、医帮助。


在柏树林附近,救助站工作人员在一处商业建筑门口发现了6位在此露宿的“流浪汉”,当晚西安的气温只有2℃,6个男人在街头打起了大通铺,盖着棉被和衣而睡。工作人员提出可以开车送他们回救助站住有暖气的房间时,他们不仅拒绝,有人甚至还大声呵斥,让工作人员“滚”!


孙建兴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状况,他一边缓声说:“我们是来帮助你们的,有话好好说,别骂人。”一边拿出面包、泡面等食品往那位情绪最激动的老人手里塞,安抚他的情绪。救助站管理科科长徐建华和其他同事一边清点人数,一边在登记册上登记这6人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一位腿部有残疾的王姓流浪男子说:“你们走吧,我们睡在这好着呢。”这名王姓男子自称河南人,40多岁,家里已经没有任何亲人,因为流浪乞讨他发生过2次车祸,导致现在一条腿有轻微残疾。但提到不愿去救助站的原因,他说:“我吃不饱,也没有在大街上自由。”


当天晚上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还在文艺路、火车站等往年流浪乞讨人员相对聚集的地方,对近30位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劝导,但他们都不愿去救助站。工作人员怕天气太冷冻着他们,只能为他们发放了食品、冬衣、棉被等救助物资,同时还专门为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发放了救助引导卡。


现场释疑

救助站真的吃不饱吗?有米饭有面条肯定管饱


针对王姓流浪男子说自己在救助站吃不饱的问题,徐建华说:“我们站在吃饭的问题上是定时不定量,只要他们在规定时间吃饭,我们是管饱的。” 12月4日中午12点多,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的午饭时间到了,65名受助者到食堂领了餐具后开始排队打饭,当天午餐是米饭菜,一荤一素不限量。正在吃饭的阿毅(音)据说17岁,个头也有175cm以上,他在救助站里已经住了5年,身高发育得很正常。“这里的饭能吃饱吗?”他点点头,继续吃饭。


正值冬天,荤菜是热乎的烩菜,有菜有肉冒着热气。打过饭的人坐在食堂里吃饭,生活不能自理的则由工作人员打好喂他们吃。打饭的师傅会一直在食堂里等到他们用餐结束,第一份吃完不够还可以添饭菜。


阿毅刚来时还生活在未成年人救助中心,今年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他转到了成人中心了。他能做简单的交流,你问他父母叫什么名字,他说:“程丽娜(音),马亚天(音)。”再问家住在哪里?他说:“你猜去。”此外再说别的他的表情就剩下木讷。


徐建华说:“阿毅是我们给他起的名字,当年他是由北郊的城管送来的,孩子才来时衣服很干净,不像是流浪的小孩,但这些年无论我们怎么寻找,也没有他家人的丝毫信息。”徐建华至今还记得,阿毅才来时连手指甲都是干干净净的,虽然阿毅的体貌特征5年来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说一口地道的西安方言,徐建华一直觉得阿毅的家就在西安,他仍希望能为其找到父母。


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工作人员时锦说:“站里每天12:15左右开午饭,一般是一天米饭一天面,米饭是一荤一素,面则多是臊子面,晚饭是6点开饭,稀饭馍配小菜或者是汤面。食谱一周调换一次,种类虽然不算丰盛,但绝对能保证营养和吃饱。”


街头摸底

乞讨者为啥不愿去救助站?跪街头半小时收入100元


记者去探访时,救助站可供容留救助人群的床位还空着很多,房间里暖气很足,床铺也算干净整齐。受助人群可以在活动室看电视,也可以楼内自由串门、在楼下的小院里晒太阳。


但这里的防护网安装密集,屋内的电源统一设在屋外。时锦说,很多受助人员有肢体或者智力障碍,有的还有精神病史,在楼内安装防护网,是为了他们的安全考虑,并非像一些不实传言说的“限制自由”。


即使救助站的环境比露宿街头好很多,为什么流浪乞讨人员还是不愿来呢?时锦笑着说:“这些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探讨和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钱和生活习惯的原因。”根据规定,救助站进出自由,在站里每一位受助者可以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甚至医疗保障,但站里不会给他们一分钱,同时生活在这里就要按照站里的作息时间定点吃饭、睡觉。而这两点再正常不过的规定,最后却成为流浪乞讨人群不愿意来的“约束”和他们认为的“限制”。


时锦说,2013年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曾对西安繁华街区的流浪乞讨人群做过一次摸底调查,2个月不间断在街头拍照走访,回来再对照片进行一一比对,最后他们发现在西安街头定点乞讨的职业乞丐就有56组,他们几人成群,划片乞讨,互相不触碰对方的地界,在自己的区域内也打游击换地方。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曾在小寨天桥上观察过路边一个乞讨的“男乞丐”,“他就跪在那里,前面铺一张纸写些离奇的身世,没有磕头也没有任何刻意行为,但半小时他就得到了100元,你算算这账,一天下来收入相当可观。”时锦说。


很多市民在西安街头见过“驴友乞讨”。时锦说:“这种类型的乞讨几乎都是骗局,我们曾在西安的几处繁华地带遇到这样的乞讨方式,但工作人员一亮明身份,表示救助站可以无偿给他们提供返程的车票时,对方立马收起摊子就走了。”如果真的是需要路费,救助站可以帮他们解决,这些人的做法显然想要的并不仅仅是回家的路费。


如何救助

呼吁市民理性施舍 发现未成年流浪者拨打110


那么市民怎样辨识救助对象呢?时锦说,根据我国现行政策规定,流浪街头或街头乞讨的人员以及临时遇困即将处于流浪状态的人员,有求助意愿的均属救助对象范畴。


就在去采访的当天,在救助站的接待大厅里,来自云南的壮族小伙马驽利领到了一张回家的免费车票,他说自己被同学骗来搞传销,发现情况不妙后跑出来,身无分文的他在西安火车站听说救助站可以给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免费回乡车票,他前一天晚上找到了救助站,休息了一晚后,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他拿到领取免费车票的凭证,高高兴兴走了。临行前他反复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时锦说这类典型的临时遇困人员,救助站会给直接帮助,类似的返乡车票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几乎每天都会发出去30多张。但对于那些自身有能力解决食宿、经过甄别查明属于虚构流浪骗取救助、拒不提供或不如实提供个人信息、无求助意愿、拒绝接受救助的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员,以及索要现金、拒不接受其他救助方式的人,不属于救助站的救助对象。


那么市民能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怎样的帮助呢?孙建兴说:“当您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请您进行理性正确的施舍,或请联系公安、城管部门,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到救助站接受帮助。当您发现流浪未成年人,请在第一时间拨打110,若您发现的是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请及时拨打120。”


文/记者张佳图/记者窦翊明


(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孙涛

地方站:


 Tel: E-mail: QQ: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 Power By